上篇 观人学原理 2
第一章 尧舜时代的六戚观人法 2
第二章 周文王的六征观人法 12
第三章 周公和孔子的观人法 37
第四章 观人术的功用 60
第一节 任用人才 61
第二节 辨别奸伪 65
第三节 选择官职 70
第四节 结交朋友 76
第五节 自我品鉴 80
第五章 中国历史上的观鉴家 85
中篇 观人学实用 134
第一章 混合观人法 134
第二章 分别观人法 153
第一节 视瞻观人法 154
第二节 言语观人法 161
第三节 容貌举止观人法 169
第四节 颜色观人法 183
第五节 声音观人法 195
第六节 形质观人法 201
第七节 好尚观人法 213
第八节 行迹观人法 218
第九节 文字观人法 230
第十节 书画观人法 241
第十一节 饮食寝息观人法 249
第十二节 家宅观人法 256
第十三节 父母观人法 261
第十四节 兄弟观人法 266
第十五节 妻儿观人法 269
第十六节 朋友观人法 278
第三章 比较观人法 286
第一节 理论的比较 287
第二节 实用的比较 302
下篇 观人学评论 310
第一章 观鉴定夺所需要的时间 310
第二章 观人术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 316
第三章 观人术与人类的畸性 323
第四章 观鉴者应当知道的谬误 331
第一节 重视耳闻,轻视目睹 332
第二节 喜爱与自己相同,讨厌与自己不同 337
第三节 心思和志向不分 341
第四节 品质失察 349
第五节 向往富贵者,背弃贫贱者 358
第六节 以貌取人,忽视精神 361
第七节 放弃真诚者,选取作伪者 365
第八节 选择善辩者,去除木讷者 373
第五章 观人术与医理和相法的关系 378
第六章 观人术杂评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