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问题与视域 3
代绪论:宗教伦理的历史担当与现代命运——从中心到边缘 3
宗教伦理的含义和问题——两种释义和两个视角 19
宗教伦理的超越之维——历史文化生存与个体生命存在的信念根基 33
宗教伦理的神圣原则——多维参照下的阐释 41
宗教伦理的世俗关切——自然、社会、文化 65
现代宗教的变化和现代伦理生活的意义困境——从西美尔的“宗教性”和卢克曼的“无形宗教”的视角出发 79
Ⅱ.文本与诠释 97
圣经传统的拯救信息——从《约翰福音》“道成肉身”对希腊哲学困境的回应谈起 97
末世论信念和宗教批判:马克思与基督教关联的双重面相——从洛维特审理近代启蒙历史观的神学前提谈起 112
苦难·解救·信念——默茨政治神学的核心意旨 128
恨,抑或是爱——舍勒关于现代市民伦理的批判和基督教伦理的辨正 144
宗教的生命在于“宗教性”——西美尔以“宗教性”为轴心的宗教观 160
从外在的超验对象到内在的生命品性——西美尔关于现代宗教形而上学重建的构想 174
信仰与累积的传统——史密斯关于宗教概念的消解 187
Ⅲ.比较与阐发 209
儒家“自力”伦理的品格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他力”观念为背景 209
源出《圣经》的基督教博爱观——爱的神性论根基与人的罪性论预设 220
从宗教伦理的两种视角看儒家伦理的宗教性——具体的形态和超越的理念 236
基督教中世纪观念与西方文明秩序的关联——从科学、法制、合理经济行为几个侧面来看 254
基督教圣爱与儒家仁爱的品质和内涵——爱的神性之维与人性之维 271
从“拯救”的视域看基督教和儒家的差异和互补——救赎罪性的神圣他力与完成天命的道德自力 286
后语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