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卷本 中国全史 3 中国春秋战国思想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开泰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
  • 页数:242 页
图书介绍:

一、春秋战国思想概述 1

二、“学在官府”与学术下到民间的转变以及诸子百家的形成 4

(一)春秋战国的阶级状况 4

(二)“学在官府”与学术下到民间 5

(三)“养士”之风的盛行与“士”的活跃 7

(四)“百家争鸣”出现的特殊历史环境 8

(五)春秋战国时期宽容的学术政策 8

(六)“百家争鸣”与传统文化的继承 10

1.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分类的简况 12

(七)诸子百家的分类 12

2.从诸子百家起源来分类的几种学说 13

3.先秦诸子分为“六家”或“十家”的长处与不是 15

三、孔子的思想与儒家的创立 18

(一)孔子思想与儒家产生于鲁国的历史根源 18

(二)孔子的生平 20

(三)政治思想 21

(四)经济思想 25

(五)伦理思想 27

(六)哲学思想 30

(七)教育思想 33

(一)关于百家争鸣的发端 35

四、邹鲁儒墨显学之争 35

(二)儒墨显学之争产生于邹鲁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 37

(三)墨子思想与墨家的创建 40

1.墨子的生平、《墨子》与墨家 40

2.政治思想 43

3.经济思想 45

4.哲学思想 45

(四)儒墨显学之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49

1.儒墨显学之争的主要内容 49

2.儒墨显学之争的原因与实质 52

1.齐文化的尚武精神 54

(一)齐文化的尚武精神与兵家始祖孙武 54

五、兵家始祖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 54

2.兵家始祖孙武 55

(二)孙武的生平 56

(三)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 57

1.朴素唯物主义与阴阳说 57

2.朴素辩证法与五行说 59

3.认识论 60

4.伦理思想 62

六、杨朱学派、农家的产生与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面 64

(一)杨朱与杨朱学派的思想 64

1.杨朱与杨朱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64

2.“为我”、“贵己”而反对“侵物”、“纵欲”的主要学说 65

3.政治思想 67

4.哲学思想 69

5.各家对杨朱思想的评论 71

6.杨、墨两家的异同 72

(二)许行与农家的思想 74

1.许行的事迹与农家产生的社会背景 74

2.许行的思想 75

3.孟子对许行思想的批判 77

(三)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的思想 79

1.子思、思孟学派及其五行说 79

2.孟子的生平 83

3.政治思想 84

4.经济思想 86

5.哲学思想 88

6.教育思想 92

(四)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面及其历史意义 94

1.儒、墨、杨三家鼎立的状况 94

2.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实质 98

3.儒、墨、杨三家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短暂性 99

4.儒、墨、杨三家鼎立局面对新兴地主阶级的启示 101

1.老子的生平 102

(一)老子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 102

七、老子和《老子》以及早期道家思想 102

2.思想渊源与社会背景 104

(二)《老子》的成书 107

(三)老子的思想 108

1.政治思想 108

2.经济思想 111

3.哲学思想 114

八、庄子与战国中期的道家思想 119

(一)庄子生平及其著作 119

(二)社会政治思想 122

(三)天道观 123

(四)认识论 125

(五)处世哲学 127

九、三晋文化与儒家向法家的转化 130

(一)三晋儒家向法家转化的历史渊源 130

1.三晋有共同的文化 130

2.三晋受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影响甚少 131

3.三晋早有法治的萌芽 132

(二)魏文侯礼贤与子夏为首的西河之学 133

1.槐文侯礼贤与子夏设教西河 133

2.儒家向法家转化的过渡性的人物子夏 134

(三)早期法家李悝与《法经》 138

1.吴起的生平 139

(四)早期法家、兵家吴起与《吴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139

2.在魏、楚的变法改革及其失败原因 140

3.《吴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142

(五)三晋法家的发展:申不害和慎到 144

1.申不害重“术”的思想 144

2.慎到重“势”与重“法”的思想 145

十、名家的产生与惠施、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名辩思想 149

(一)名家产生的渊源与流派 149

(二)惠施的思想 150

1.惠施的生平 150

2.惠施的思想 151

(三)公孙龙的思想 153

1.公孙龙的生平 153

2.公孙龙的思想 154

(四)后期墨家的名辩思想 157

十一、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高潮 160

(一)齐威王改革与稷下学宫的创建 160

1.齐威王礼贤与改革的时代背景 160

2.齐威王的改革与馒下学宫的创建 163

(二)稷下黄老之学 165

1.黄老之学的产生 165

2.稷下黄老之学与黄老思想的先驱范蠡 168

3.稷下黄老之学对老子思想的改造 169

(三)宋鈃、尹文的思想 170

1.宋钘、尹文的生平著作与特点 170

2.政治思想 172

3.天道观 174

4.认识论 175

(四)慎到的黄老思想 178

(五)田齐法家的特点 179

(六)邹衍与阴阳家的思想 181

1.生平事迹及其著作 181

2.天论与五行相生说 182

3.五行相胜说与五德终始的历史观 185

4.大九州的地理说 187

5.对燕齐方士的影响 188

(七)儒家孟子、荀子与稷下学宫的关系 188

1.孟子与稷下学宫的关系 188

2.荀子与稷下学宫的关系 190

(八)稷下名家儿说、田巴 191

(九)兵家孙膑及其军事哲学思想 193

1.孙膑的生平与著作 193

2.强调“道”与“势”的军事哲学思想 194

(一)秦孝公礼贤与商鞅变法 197

1.秦孝公礼贤的历史背景 197

十二、商鞅变法与秦法家的思想以及尉缭的军事哲学思想 197

2.商鞅在秦的变法与法治思想 198

3.商鞅的经济思想 200

(二)秦王政礼贤与韩非入秦 201

1.秦王政礼贤的历史背景 201

2.韩非的生平 201

(三)后期法家韩非的思想 202

1.“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202

2.封建专制主义思想 205

3.经济思想 208

4.进化的历史观 209

5.性恶论 210

6.天道观和认识论 211

7.朴素辩证法思想 214

(四)尉缭入秦与秦王政对军事思想的重视 214

(五)尉缭的军事哲学思想 216

十三、荀子人秦与荀子的思想 218

(一)荀子入秦及其意义 218

1.荀子的生平 218

2.荀子入秦及其意义 218

(二)政治思想 220

1.“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 220

2.关于“法后王”的主张 221

1.“天入之分”与人定胜天 222

(三)天道观 222

(四)认识论 224

1.感觉经验与思维作用并重的认识论 224

2.天道观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224

2.“虚一而静”的直观反映论 225

3.强调“行”的“知”、“行”关系说 226

(五)性恶论 226

1.性恶论与性善论的实质 226

2.论证“礼义”必要性的性恶论 226

3.性恶沦的局限性 227

(六)历史地位与对后世的影响 228

1.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 229

十四、诸子百家的融合与《吕氏春秋》的思想 229

(一)诸子百家的相互影响与趋向融合 229

2.诸子百家的相互影响和“百家争鸣”的总结 231

(二)稷下之学对吕不韦的影响与《吕氏春秋》的编纂 234

1.吕不韦的生平 234

2.稷下之学对吕不韦的影响 235

3.《吕氏春秋》的编纂 236

(三)诸子百家融合的《吕氏春秋》 236

1.《吕氏春秋》的杂家特色 236

2.《吕氏春秋》对后世的影响 238

十五、结语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