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民主政治的危机 1
第二编 意大利的法西斯蒂政治 15
导言 15
(一)意大利政治生活(一八六一到一九一四年) 16
(二)意大利与欧战 17
(三)大战以后社会主义的滋长 18
(四)法西斯集团的纽成 19
(五)进兵罗马 20
第一章 法西斯主义的理论 23
(一)缺乏政纲 24
(二)法西斯蒂的口号:权力秩序和纪律 24
(三)个人与法西斯蒂国家 26
(四)法西斯主义与意大利青年 27
第二章 法西斯蒂党 29
(一)法西斯蒂党的任务 30
(二)法西斯蒂党的组织 31
第三章 法西斯蒂国家政治组织 33
(一)行政部 34
(二)大会议 37
(三)案议院 40
(四)参议院 53
(五)地方政府 54
(六)法西斯蒂国家与个人自由 55
(七)国防特种法庭 58
(八)法西斯蒂政府与新闻业 59
(九)法西斯蒂义勇军 60
第四章 职团制度 63
(一)法西斯蒂工团早期的历史 64
(二)劳动宪章 65
(三)法西斯蒂工团 66
(四)私人创业权底终止 71
(五)集体劳动契约 72
(六)劳动法庭 73
(七)法西斯蒂劳工政策批评 74
第五章 法西斯主义反对派 76
(一)意大利反法西斯蒂的趋势 77
(二)墨索里尼个人的影响 78
(三)国外的反法西斯蒂活动 78
(四)总结 79
第三编 德意志国社革命 81
第一章 德意志国家主义的兴起 81
(一)德意志民族的使命 82
(二)国社党发展史 84
第二章 国社党 91
(一)二十五条 92
(二)国社党官场的解释 96
(三)国社党的种族政策 98
(四)德意志反犹太运动的根据 100
(五)国社运动的组成 102
(六)国社党的组织 104
第三章 希特勒与德意志政治危机 108
(一)一九三二年四月到七月的政局 109
(二)一九三二年七月到十一月的政治僵局 117
(三)十一月六日的选举未能打破僵局 123
第四章 国社革命 128
(一)褐色恐怖 132
(二)授权法 144
(三)德意志各邦的调整问题 148
(四)一党国家的组成 156
(五)公民投票和国会选举(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二日) 160
(六)文官制度的改良 161
(七)文官任用法上的限制 162
第五章 第三帝国中的犹太人 167
残酷的压迫 172
结论 181
附录 182
第四编 苏维埃国家的政治组织 187
导言 187
(一)无产阶级的崛起 190
(二)一九○五年革命 192
(三)世界大战中之俄国 193
(四)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政变 194
(五)苏维埃联邦的组成 196
第一章 马克斯的政治理论 201
(一)无产阶级专政 203
(二)马克斯主义与苏维埃『阶级』国家 205
(三)苏维埃制度下的自由问题 207
(四)共产主义与土地问题 208
第二章 共产党 210
(一)共产党 210
(二)共产党的组织 213
(三)『党的路线』 216
(四)第三国际 216
(五)苏维埃政府的外交政策与第三国际 217
第三章 苏维埃联邦的政府 219
(一)苏维埃的选举程序 220
(二)全联苏维埃代表大会 226
(三)人民委员会 228
(四)劳动国防会议 230
(五)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 234
(六)国家政治局 235
(七)苏维埃司法制度 238
(八)联邦最高法院 240
(九)红军 243
附录 专门名辞对照表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