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5
一 资本主义孕育着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条件 5
二 资本主义的土壤不会自发生长出社会主义新苗 8
三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助产婆” 10
四 为什么落后国家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2
第二节 没收大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 15
一 暴力剥夺 15
二 国有化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17
三 国营经济的作用 18
一 和平赎买 20
第三节 中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20
二 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中小资本的经济形式 23
三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25
四 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26
五 和平改造并不风平浪静 28
第四节 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30
一 个体农业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30
二 农民的康庄大道 32
三 不能一步登天 33
四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6
五 个体经济合作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7
第五节 建立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40
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41
二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 42
三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44
第二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 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征 48
一 什么是所有制? 48
二 社会主义所有制有哪些特征? 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55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 56
二 国营经济内部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差别 60
三 国营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 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者集体所有制 66
一 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66
二 合作社集体所有制与国家所有制的区别是什么? 69
三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规模不宜过大 71
四 包产责任制是集体经济有效的生产经营形式 74
五 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强大生命力 78
六 集体所有制经济不存在资本主义自发倾向 80
第四节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82
一 为什么要保留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82
二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庸 85
三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会不会产生资本主义? 8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目的 89
第一节 生产过程是由劳动者管理的 89
一 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有组织地结合在一起 89
二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管理者和指挥者 91
一 为人民服务的劳动 94
第二节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性质 94
二 自觉的文明劳动 95
三 劳动仍然是个人谋生手段 97
四 劳动的互助和竞赛 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物质利益 100
一 劳动者不是神仙和上帝 100
二 大河有水小河满 102
三 要关心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 10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的需要 106
一 保证劳动者过美好幸福的生活 106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108
三 保证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济经建设的出发点 110
一 满足劳动者需要的源泉是什么? 113
第五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物质基础 113
二 增加社会产品总量的两个途径 11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121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121
一 什么是按劳分配? 121
二 什么是按劳分配的“劳”? 124
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128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的权利” 131
一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的权利”含义是什么? 132
二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的权利”不是资本主义因素 134
三 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吗? 136
四 按劳分配有没有消极作用呢? 139
一 社会主义的工资制 1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报酬形式 142
二 社会主义的工分制 146
三 社会主义的资金和津贴 150
第四节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53
一 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倾向 153
二 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 155
三 在生产增长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的生活 157
四 贯彻按劳分配同时要办好社会主义集体福利 1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62
一 商品生产是在怎样的土壤中滋生的? 16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162
二 马克思主义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消灭商品生产 165
三 必须利用商品和货币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167
四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 1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 173
一 新型的商品生产 173
二 社会主义商品及其属性 176
三 生产社会主义商品的劳动两重性 179
四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会产生资本主义 1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 185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是什么? 185
二 人民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88
一 什么是价值规律? 1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 191
二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195
三 价值规律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98
四 价值规律调节商品价格的形成 20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资金、成本、利润、价格和经济核算 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资金的循环 203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资金? 204
二 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 205
三 资金循环有三种形式 207
四 资金畅通无阻地循环的条件 2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资金的周转 212
一 资金周转的时间和速度 213
二 固定资金周转的特点 216
三 固定资金的折旧 218
四 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效果 220
五 流动资金周转的特点 222
六 怎样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2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利润和价格 226
一 产品成本 226
二 企业利润 229
三 商品的价格 23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234
一 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种制度 234
二 企业经济核算的根本要求是厉行节约、增加收入 237
三 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239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 2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质 242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 242
二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是按比例发展 244
三 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前提 246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249
一 什么是简单再生产? 250
二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再大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 252
三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出发点 2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57
一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外延形式和内含形式 257
二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60
三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 262
四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速度 265
第四节 物质资料再生产同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 267
一 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267
二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人口的再生产要相适应 27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商业、信贷和银行 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业 274
一 商业是经营商品买卖活动的经济部门 275
二 社会主义商业与资本主义商业有本质区别 278
三 社会主义商业的经营形式 280
四 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利润 282
一 社会主义信贷的必要性 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关系 286
二 社会主义信贷的特点 288
三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的来源和利息 2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银行 293
一 社会主义银行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293
二 社会主义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296
三 我国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 29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和国家财政 3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来源和分配 301
一 什么是国民收入? 301
二 增加国民收入的三条途径 303
三 国民收入是怎样进行分配的? 3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309
一 国家财政的本质和职能 309
二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的构成和特点 3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 316
一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和用途 316
二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19
三 社会主义积累率 324
四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327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329
第一节 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 329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 329
二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332
三 人类社会开始了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35
第二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中的综合平衡 337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要求做好综合平衡 338
二 以农轻重为序组织综合平衡 340
三 综合平衡要讲究经济效果 343
第三节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344
一 什么叫市场调节? 345
二 国民经济计划要以市场需要为依据 347
三 市场调节与竞争 3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是国民经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351
一 国民经济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社会主义国家 351
二 国家运用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354
三 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体制 357
一 任何国家都难做到“万事不求人” 36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 360
二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利的事情 3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形式 365
一 对外贸易 366
二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交 367
三 对外经济援助 3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371
一 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 372
二 要量力而行 374
三 注重经济效果 376
编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