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少年皇孙 2
第一节 深宫童年 2
生母之死 2
宫中是非多 4
第二节 藩王生涯 9
第二章 铲除魏忠贤,钦定逆案 14
第一节 入正大统,战战兢兢 14
“弟日后当为尧舜之君” 14
战战兢兢继大统 15
安抚魏忠贤,伺机待发 18
第二节 铲除客魏 21
九千岁魏忠贤 21
赐死魏忠贤 26
掠死客氏,裁撤阉党 30
第三节 毁《三朝要典》,钦定逆案 34
毁《三朝要典》 34
钦定逆案 37
第三章 频换阁臣,党争不息 44
第一节 整顿内阁 44
由丞相到内阁 44
阁权渐重 44
崇祯初对内阁的调整和东林内阁 47
第二节 “皇帝遭瘟了”——周延儒与温体仁之争 53
钱谦益遭斥与东林内阁的瓦解 53
周延儒掌阁事 56
温体仁乱政 59
温体仁之败 64
第三节 频换首辅,朝政日非 69
张至发“遵旨患病” 69
孔贞运徒得佳誉,刘宇亮督军现丑 71
薛国观弄权遭戮,范复粹请旨回乡 72
杨嗣昌无首辅之名、有首辅之实 74
第四节 再用周延儒 80
周延儒再起 80
“朕以天下听先生” 82
“朕恨其太使乖” 84
“崇祯五十相” 89
第四章 重用内臣,政体日坏 96
第一节 用东厂威制天下 96
重用宦官——挥之不去的遗产 96
提高东厂权势 97
东厂为害更烈 99
第二节 用宦官监理天下财政 103
“户工总理”张彝宪 103
理盐政及其他 104
第三节 用宦官监领天下兵马 107
监军镇守,宠任不衰 107
败坏封疆,如同儿戏 110
宦官威焰,炙手可热 113
第五章 治国乏术,邀誉有方 118
第一节 为政察察,举措乖张 118
“责罚严至不能罚” 118
委过于人,自作英明 123
用人多疑,举措乖张 127
第二节 日理平台,官贪兵懈 131
日理平台,勤于政事 131
无官不贪,政以贿成 133
大开武举,将贪兵懈 135
第三节 加征再加征,苍生何不幸 140
加征辽饷、剿饱、练饷 140
人祸大于天灾 142
民穷财尽,遍地哀鸿 145
第四节 汲汲邀誉,无救乱亡 147
连下罪己诏,要百官修省 147
减膳撤乐,提倡节俭 149
第六章 对农民军的剿抚 154
第一节 西北遍地烽火 154
苍生涂炭,遍地烽烟 154
李自成等揭竿而起 155
对农民军的早期镇压 157
第二节 频换主将,剿抚皆失 161
陈奇瑜功亏一篑 161
洪承畴回天乏力 166
熊文灿主抚弃市 171
杨嗣昌军中自尽 178
第三节 剿不胜剿,山河破碎 178
李自成建襄阳政权 182
孙传庭战死潼关 186
第七章 与清战和皆失 192
第一节 冤杀袁崇焕,误罢孙承宗 192
后金的兴起和南侵 192
袁崇焕督辽和计杀毛文龙 193
冤杀袁崇焕 197
误罢孙承宗 203
第二节 清兵屡次内犯,明廷战和皆误 207
孔有德叛降清兵 207
皇太极征服漠南 210
卢象昇战死疆场,崇祯帝羞于言和 213
第三节 松锦之战 220
洪承畴兵败降清 220
陈新甲议和被诛 224
清兵再次入塞大掠 229
第八章 内宫生活和思想政策 236
第一节 崇祯帝的家庭生活 236
悼念生母 236
端谨的周皇后 237
多才多情的田妃和袁妃 239
崇祯帝的爱好和后宫消遣 242
第二节 崇祯帝的思想信仰 246
崇信道教 246
改奉天主 248
第三节 崇祯帝的对外政策 252
与朝鲜等周边国家的交往 252
东南海禁时松时紧 255
对西方科技知识的采用 257
天下汹汹,灾象频生 264
第一节 李自成进军北京 264
第九章 甲申之变,魂殒煤山 264
狐疑不决,坐以待困 267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空言亲征 269
第二节 崇祯帝吊死煤山 275
垂死挣扎,倚信宦官 275
悲怆绝望,吊死煤山 277
官员乞降,追赃助饷 281
第三节 崇祯帝死后的风云变幻 285
吴三桂揖清入关 285
李自成死难九宫 287
南明政权短命而亡 290
第四节 景山游魂,任后人评说 292
“君非甚暗”,赞誉有人 292
“亡国之君”,难辞其咎 294
结语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