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人生的境界 1
1-1 死而不亡者寿:要“钱”还是要“命”?(一) 2
1-2 道生之,德畜之(一):一命、二运、三风水 4
1-3 道生之,德畜之(二):四积德、五读书 6
1-4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阴德和阳德之说 8
1-5 终不自为大:王之涣的黄河精神 10
1-6 有无相生(一):向曹操学加减法 12
1-7 上善若水:自强不息,还是利万物而不争? 14
1-8 自知者明(一):刘邦的《大风歌》 16
1-9 自知者明(二):心中有梦可喜,心中有数可贺 18
1-10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情练达即文章 20
1-11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2
1-12 大巧若拙,大富若穷:不忘稼穑艰辛 24
1-13 不失其所者久:“国在山河破” 26
1-14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香港的中秋垃圾 28
1-1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要“钱”还是要“命”?(二) 30
第2部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美文化差异 33
2-1 知不知,尚矣:天下四种文化人 34
2-2 高下相倾(一):中美文化阴阳 36
2-3 知常曰明:《阿凡达》和《孔子》背后的时间观 38
2-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希拉里和温家宝看中美关系 40
2-5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血淋淋还是情脉脉? 42
2-6 去甚,去奢,去泰:在中国没有纯粹的商业关系? 44
2-7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宝洁进中国 46
2-8 知止可以不殆: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48
第3部分 名可名,非常名:企业家的盘古志 51
3-1 名可名,非常名:企业家的盘古志 52
3-2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一个企业上天入地的框架 54
3-3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品牌疆界图 56
3-4 美言不信:“三鹿”的美丽谎言 58
3-5 有无相生:品牌的两面 60
3-6 难易相成:品牌的三界 62
3-7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消费者的三个需要层次 64
3-8 万物莫不贵德:一个天、地、人“三情”的品牌框架 66
3-9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大品牌和伟大品牌之别 68
3-10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品牌之神形 70
3-11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品牌形象”还是“品牌意境”? 72
3-12 有生于無:从“亡、無、无”看创新的极限 74
3-13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关系的质量决定品牌价值 76
3-14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灵距离 78
3-1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服务的“态”和“度” 80
第4部分 战胜以丧礼处之:我等做得到吗? 83
4-1 战胜以丧礼处之:我等做得到吗? 84
4-2 善为士者不武(一):总是损人,岂能利己? 86
4-3 善为士者不武(二):总向顾客动武,能赢吗? 88
4-4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百忍成金 90
4-5 以无事取天下:做生意好比谈恋爱 92
4-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持之有故,言之在理 94
4-7 高下相倾(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6
第5部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何可为,何不可为? 99
5-1 小国寡民:乔羽的小民情结 100
5-2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丰子恺的儿童漫画 102
5-3 信言不美:电器大王蒙民伟 104
5-4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高锟的潮平岸阔 106
5-5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金庸小说的魅力 108
5-6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二):香港置地广场 110
5-7 夫礼者,忠信之薄:王石与黄光裕谁更“恶”? 112
5-8 少则得,多则惑(一):小猫钓鱼 114
5-9 少则得,多则惑(二):谢瑞麟的三起三落 116
5-10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8
第6部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121
6-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的“识字”人生三阶段 122
6-2 知足者富:我的营销学旅三阶段 124
6-3 长短相形:中为外用 126
6-4 至誉无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128
6-5 大象无形:刘姥姥进大观园 130
《道德经》索引 132
其他书目索引 134
人名、地名及其他索引 135
致谢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