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楚庄王:问鼎中原成霸业 5
1.1一鸣惊人的壮举 6
1.1.1韬光养晦的权谋 6
1.1.2灭庸尽展楚王雄风 9
1.2政通人和 10
1.2.1潜心启用人才 10
1.2.2德威并重 12
1.2.3发展经济,壮大国力 13
1.3问鼎周室的雄心 14
1.3.1问鼎中原 14
1.3.2楚晋争霸 16
1.3.3伐宋大捷 17
2.勾践:卧薪尝胆修明政 20
2.1会稽山下的悲歌 21
2.1.1兵败会稽的惨痛 21
2.1.2卑躬屈膝的韬晦 25
2.2卧薪尝胆振国威 27
2.2.1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27
2.2.2夹缝中的辗转 30
2.3雄兵崛起成霸主 33
2.3.1姑苏山下葬夫差 33
2.3.2春秋末年的新霸主 34
3.刘邦:得人心者得天下 35
3.1“东南有天子气” 36
3.1.1不同凡响的临世 36
3.1.2韬光养晦的亭长 37
3.2沛城揭竿起义 38
3.2.1大泽斩蛇 38
3.2.2沛城起义 39
3.2.3入关灭秦 41
3.3楚汉中原逐鹿 44
3.3.1鸿门之宴 44
3.3.2垓下之战 47
3.4再现统一 49
3.4.1“与民休息” 49
3.4.2整肃异姓王 52
3.4.3魂归长陵 54
4.萧何:思贤若渴的良臣 56
4.1杰出的人才专家 57
4.1.1慧眼识枭雄 57
4.1.2月下追韩信 58
4.2辅佐刘邦夺天下 62
4.2.1耿直谋臣 62
4.2.2留守关中 64
4.2.3高祖南宫论功勋 66
4.3推动汉王朝走向强盛 67
4.3.1制定法令制度 67
4.3.2善始善终 69
5.刘备:以匡复汉室为己任的蜀汉王 71
5.1寄人篱下的浪迹生涯 72
5.1.1镇压黄巾起义 72
5.1.2投奔曹操 74
5.1.3依附刘表 76
5.2奋然崛起 77
5.2.1三顾茅庐 77
5.2.2东借荆州 79
5.2.3攻占益州 81
5.2.4汉中称王 83
5.3白帝城中的挽歌 85
5.3.1孙刘联盟破裂 85
5.3.2白帝城托孤 87
6.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丞相 90
6.1淡泊明志的“卧龙” 91
6.1.1自比管仲、乐毅的抱负 91
6.1.2统一中国的“隆中对” 92
6.2联孙抗曹的长江角逐 97
6.2.1出使江东,孙刘结盟 97
6.2.2抗击曹操,荆洲立足 100
6.3占据益州,治理巴蜀 103
6.3.1雒城之战收益州 103
6.3.2以法治蜀,德威并举 104
6.3.3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105
6.4出师未捷身先死 107
6.4.1白帝城中受托孤 107
6.4.2艰苦卓绝的五次北伐 108
7.孙权:雄踞江南的大帝 111
7.1崭露头角的少帅 112
7.1.1聪慧少年 112
7.1.2征讨李术 114
7.1.3整肃孙辅 115
7.1.4镇抚山越 116
7.2横征长江成帝业 118
7.2.1聚焦荆州 118
7.2.2大战合肥 120
7.2.3孙刘交恶 122
7.3石头城中的帝王 123
7.3.1建业称帝 123
7.3.2昏聩晚年 127
8.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129
8.1犀利的批判意识 130
8.1.1神思飞扬的少年 130
8.1.2鄞县治水利 131
8.2“祖宗不足法” 134
8.2.1空谷足音 134
8.2.2大展宏图 136
8.2.3两度被罢 138
8.3归隐山林的文人 143
8.3.1心系变法 143
8.3.2诗文巨匠 145
9.朱元璋:贫僧出身的明太祖 147
9.1削发为僧的贫苦少年 148
9.1.1凄苦童年 148
9.1.2投奔义军 149
9.2扫除割据势力 150
9.2.1“欲与西风战一场” 150
9.2.2征讨群雄平天下 152
9.3出身布衣的开国君主 154
9.3.1南征北伐 154
9.3.2建都南京 155
9.3.3加强集权 158
9.3.4诛杀贪官 159
9.3.5休养生息 161
9.4特务政治的始作俑者 162
9.4.1锦衣卫当道 162
9.4.2大兴文字狱 164
10.张居正:开创中兴大业 167
10.1名震荆州的神童 168
10.1.1年少成名的秀才 168
10.1.2庚戌之变的风云 169
10.2大展宏图的首辅 171
10.2.1艰难的登上首辅之路 171
10.2.2整肃吏治,廓清政治 175
10.2.3治理军备,巩固边防 177
10.2.4清理田亩,改革赋税 178
10.3人亡政息的改革 181
10.3.1喜怒无常的君王 181
10.3.2毁誉跌宕的人生 182
11.洪秀全:彪炳史册的太平天国英雄 185
11.1从科场走向战场 186
11.1.1昏天黑地的科场 186
11.1.2《劝世良言》的觉醒 187
11.1.3组织拜上帝会 188
11.2金田惊雷震神州 191
11.2.1金田村起义 191
11.2.2定都天京 192
11.2.3《天朝田亩制度》 193
11.3壮志未酬的北伐 195
11.3.1击溃江北、江南大营 195
11.3.2《资政新篇》 197
11.4天京城的内乱 199
11.4.1天京喋血 199
11.4.2暗淡的暮色 201
12.曾国藩:国势式微时的关键人物 203
12.1为国屏藩的宏志 204
12.1.1“癞龙转世”的传说 204
12.1.2严明勤勉的家风 205
12.1.3“未信君山铲不平” 206
12.2仕途畅达的京官生涯 208
12.2.1“书生却进安民策” 208
12.2.2难能可贵的廉吏 210
12.3投笔从戎的团练大臣 212
12.3.1组建湘军 212
12.3.2残忍的“曾剃头” 213
12.4洋务运动的发起人 216
12.4.1安庆内军械所 216
12.4.2经营江南制造总局 217
12.4.3开留学风气之先 220
12.4.4“良相”与“元凶”的两极人生 221
13.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躬行者 224
13.1经世传统的导向 225
13.1.1耕读之家的才志之士 225
13.1.2协办团练,初露锋芒 227
13.2晚清政坛上的新星 229
13.2.1师生之间的诤谊 229
13.2.2新式淮军的崛起 230
13.3在传统与近代的夹缝中 232
13.3.1创办近代工业 232
13.3.2创办新式学校 236
13.3.3建立北洋海军 237
13.4屈辱的外交家 238
13.4.1签订《马关条约》 238
13.4.2签订《中俄密约》 240
14.左宗棠:引得春风度玉门 243
14.1家道中落的奋斗 244
14.1.1牵牛降世的传说 244
14.1.2经世致用的转向 245
14.2独树一帜的洋务派 247
14.2.1崭露头角 247
14.2.2创办福州船政局 250
14.3巩固西陲的爱国者 253
14.3.1“海防”与“塞防”的抉择 253
14.3.2收复新疆的奇勋 254
14.3.3抱憾逝世 257
15.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梦幻 259
15.1明道守儒珍的家风 260
15.1.1少年得志的“解元” 260
15.1.2尊经书院育人才 261
15.2南疆抗法风云 263
15.2.1跻身清流名士 263
15.2.2务实的抗法谋略 266
15.3求强求富的湖广总督 267
15.3.1“中体西用”的集大成者 267
15.3.2湖北新军的雄风 269
15.3.3东方第一铁厂 272
15.3.4两湖书院的清秀 274
15.4中体西用的挽歌 275
16.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77
16.1“洪秀全第二” 278
16.1.1“满天晓” 278
16.1.2“救国学医并行” 280
16.2首举义旗的革命者 281
16.2.1创立兴中会 281
16.2.2伦敦蒙难 283
16.2.3任临时大总统 285
16.3捍卫革命成果 287
16.3.1艰难的“二次革命” 287
16.3.2和宋庆龄结合 289
16.3.3顺应历史潮流 291
16.3.4悲壮的绝世寄语 293
17.黄兴:再造共和的民国元戎 296
17.1“投笔方为大丈夫” 297
17.1.1报效中华的志向 297
17.1.2科场中的艰难跋涉 299
17.1.3不堪客乡度年华 301
17.2屡败屡战的起义英雄 302
17.2.1创立华兴会 302
17.2.2孙黄握手东京 304
17.2.3碧血飞溅黄花岗 305
17.3壮志未酬的共和将帅 309
17.3.1殊死搏战阳夏 309
17.3.2“无公则无民国” 311
18.陈独秀: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316
18.1“独秀山民”与第一秀才 317
18.2“思想界的明星” 319
18.3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323
18.4从总书记到反对派,退隐辞世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32
总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