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宋生著
  • 出 版 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

第1章 引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目标、意义与基本概念 4

1.2.1 研究目标 4

1.2.2 研究意义 5

1.2.3 基本概念 6

1.3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 15

1.3.1 研究方法 15

1.3.2 预期创新 19

1.4 本书结构安排 21

图1-1 本书结构框架图 23

2.1.1 审计理论研究过去与现在都处于困境 25

第2章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25

2.1 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历程的简要回顾 25

2.1.2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阶段划分 26

2.2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32

2.2.1 国外博士论文及其他专著的研究 32

2.2.2 SSRN的研究 35

2.2.3 国际审计组织的研究 40

2.2.4 国际研究现状评析 42

2.3 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42

2.3.1 绩效审计专著分析 43

2.3.2 中国审计学会对绩效审计研究的关注 44

2.3.3 《审计研究》对绩效审计研究的重视 47

2.3.4 中国期刊网绩效审计研究文献分析 49

2.3.5 国内研究情况述评 51

2.4.2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相异点 52

2.4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异同分析 52

2.4.1 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相同点 52

2.5 绩效审计研究困境及解决问题思路 53

2.5.1 绩效审计研究的困境——五大阻碍因素 53

2.5.2 步出困境对策思考 54

3.1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 57

第3章 制度变迁理论与分析框架 57

3.1.1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59

3.1.2 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 60

3.2 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与原因 62

3.2.1 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 62

3.2.2 诺思的行动集团理论 63

3.2.3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 64

3.2.4 学习与制度变迁 68

3.2.5 制度变迁模型的比较分析 68

3.3 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70

3.4 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制度变迁分析框架 73

3.4.1 绩效审计变迁前提条件 73

3.4.2 绩效审计变迁的源泉 74

3.4.3 改变潜在收益与成本的因素 78

3.4.4 制度变迁的供给分析 81

3.4.5 集体行动与制度变迁 83

第4章 世界各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分析 87

4.1 简要文献回顾 88

4.2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 93

4.2.1 第一阶段(1921~1945年):合法性审核时期 94

4.2.2 第二阶段(1945~1954年):综合审计时期 95

4.2.3 第三阶段(1954~1965年):经济性和效果性审计时期 97

4.2.4 第四阶段(1966~1981年):项目评估时期 98

4.2.5 第五阶段(1981~1996年):绩效审计发展时期 102

4.2.6 第六阶段(1998年到现在):绩效审计完善时期 102

4.2.7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特点 103

4.3 法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 104

4.3.1 早期审计时代(1318年至20世纪中期):合法性审计 104

4.3.2 传统审计时代(1946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继续合法性审计 105

4.3.3 现代审计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步开展绩效审计 106

4.3.4 法国绩效审计变迁原因探析 107

4.3.5 法国绩效审计变迁特点 110

4.4 德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 111

4.5 瑞典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沿革 114

4.6 世界各国绩效审计变迁描述性统计分析 117

4.6.1 世界上主要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117

4.6.2 描述性统计 119

表4-1 开展绩效审计国家与未开展的描述性统计表 124

表4-2 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 126

表4-3 变量重分类描述性统计表 127

表4-4 四类国家相关指标的判别检验 128

图4-1 绩效审计开展均值比较 128

表4-5 变量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 129

4.6.3 绩效审计变迁的制度趋同现象 130

4.7 绩效审计变迁比较分析 133

4.7.1 绩效审计变迁受体制外环境的影响 133

4.7.2 绩效审计变迁受体制内因素的影响 134

4.7.3 绩效审计变迁的局限性 139

5.1 研究意义 143

第5章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历史沿革与主要特点 143

5.2 简要文献回顾 144

5.2.1 中国学者对绩效审计的研究 144

5.2.2 绩效审计实证研究现状 146

5.3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沿革 149

5.3.1 第一阶段(1983~1992年):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和承包责任制审计 149

5.3.2 第二阶段(1993~1997年):中止绩效审计探索 154

5.3.3 第三阶段(1998~2002年):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57

5.3.4 第四阶段(2003~现在):绩效审计在探索中发展 161

5.4.1 收益与成本分析 166

5.4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主要特点 166

5.4.2 新中国存在绩效审计变迁的潜在收益 170

5.4.3 新中国绩效审计萌芽 172

第6章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来自政府审计的经验证据 175

6.1 简要文献回顾 176

6.2.1 革新理论概要 179

6.2 革新理论与分析框架 179

6.2.2 分析框架 183

6.3 变量与关系假设 184

6.4.1 初始问卷设计 186

6.4 研究设计 186

6.4.2 样本的抽样及其问卷实施方法 188

表6-1 样本回收情况 191

6.5 函数形式的设定 191

表6-2 变量定义、均值和标准差 193

6.6 检验结果 194

6.6.1 描述性统计 194

图6-1 是否有必要开展绩效审计 195

表6-3 个人统计特征及卡方检验 196

图6-2 审计人员学历构成 199

图6-4 审计人员培训次数 200

图6-3 审计人员专业构成分布 200

6.6.2 假设检验与结论 202

图6-5 审计人员职务分布图 202

表6-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203

表6-5 命题检验结果一览表 206

第7章 新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来自政府审计的经验证据 209

7.1 简要文献回顾 209

7.1.1 新中国无法有效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原因 209

7.1.2 新中国应当开展绩效审计的理由 213

表7-1 初始问卷的变量及其衡量方式 214

表7-2 问卷调查语句按四种影响因素分类 215

7.1.3 新中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思考 217

7.2.1 初始问卷设计 223

7.2 研究设计 223

7.2.2 问卷的预测试 224

表7-3 量表信度 226

7.2.3 样本的抽样及其问卷实施方法 227

7.3 新中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数据分析 229

7.3.2 公共因子分析 230

7.3.1 信度分析 230

表7-4 三方面得分情况 230

表7-5 绩效审计无法有效开展原因的内部相关数据 231

表7-6 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公共因子分析 232

7.3.3 聚类分析及判别检验 232

表7-7 因子分类与命名 233

7.3.4 结果与讨论 233

表7-8 最终聚类中心表 234

表7-9 应开展绩效审计内部相关数据 237

7.4.1 信度分析 237

7.4 中国应当开展绩效审计的数据分析 237

表7-10 我国应当开展绩效审计因子 238

7.4.2 公共因子分析 238

表7-11 因子分类与命名 239

7.4.3 聚类分析及判别检验 239

表7-12 最终聚类中心表 239

7.4.4 结果与讨论 240

7.5 中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数据分析 241

7.5.1 信度分析 241

7.5.2 公共因子分析 242

表7-13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内部相关数据 242

表7-14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公共因子分析 243

7.5.3 聚类分析及判别检验 244

表7-16 最终聚类中心表 244

表7-15 因子分类与命名 244

7.5.4 结果与讨论 245

第8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251

8.1 结论 251

8.1.1 世界各国绩效审计变迁情况 251

8.1.2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情况 252

8.2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建议 255

8.2.1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面临的挑战 255

8.2.2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未来发展思路 261

8.2.3 理性认识绩效审计变迁 268

8.3 研究展望 271

附录 275

1.第2章附表 275

附表2-1 PQDD绩效审计文章统计表 275

附表2-2 按杂志名称和类型划分的PQDD绩效审计文章统计表 276

附表2-3 《审计研究》(1985~2004年5月)绩效审计文章 278

附表2-4 中国期刊网上刊登绩效审计文章(1994~2003年)统计表 279

附表2-5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历届大会简要情况一览表 280

2.第4章附表 283

附表4-1 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国家时间及依据表 283

附表7-1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预测试 285

3.第7章附表 285

附表7-2 我国应开展绩效审计预测试 286

附表7-3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预测试表 287

附表7-4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相关系数矩阵 288

附表7-5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ANOVA分析 288

附表7-6 我国无法有效开展绩效审计个人特征的均值及判别检验 289

附表7-7 应开展绩效审计相关关系矩阵 290

附表7-8 我国应实施绩效审计题项的ANOVA分析 290

附表7-9 我国应开展绩效审计个人特征的均值及判别检验 290

附表7-10 我国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相关关系矩阵 292

附表7-11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题项的ANOVA分析 293

附表7-12 有效开展绩效审计个人特征的均值及判别检验 293

4.问卷调查表 294

参考文献 299

后记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