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前言 3
第一篇 淮南子之道论 9
一、引言 9
二、道 10
二之一、道之意义与性征 10
二之二、道与太一 17
三、道与万物 22
三之一、道生万物之意义 22
三之二、道生万物之次序 24
三之三、道与气、阴阳 30
四、结论 36
注解 39
参考书目 42
第二篇 淮南子之修养论 44
一、引言 44
二、修养之意向与境界 45
三、修养与自我 49
三之一、形体 49
三之二、精神 52
四、修养与社会 57
四之一、社会各种制度 57
四之二、社会之价值观 60
五、修养与自然万物 61
六、结论 63
注解 65
参考书目 66
第三篇 淮南子之知识理论—(淮南子对先秦儒道法知识理论之平议) 68
引言 68
一、知与智 69
一之一、知与智之字义 69
一之二、先秦知与智之意义 70
一之三、淮南知与智之意义 71
二、知识理论—知识之对象与分类 73
二之一、道家 73
二之二、儒家 77
二之三、法家 80
二之四、淮南子 85
三、认识理论 95
三之一、道之认识 95
甲、道家修道以知道 95
乙、淮南子道之体认 97
三之二、经验之认识 107
甲、墨子经验认识论 107
乙、荀子之心学 110
丙、韩非实证论 112
丁、淮南子之平议与认识论 115
三之三、学 125
甲、道家之绝学 126
乙、法家之禁学 128
丙、儒家之劝学 130
丁、淮南之重学 132
四、总结论 142
注解 144
参考书目 152
第四篇 淮南子对先秦法家之法之批判 154
一、汉人对法家之抨击 154
二、法之来源与目的 156
三、法之性征 159
四、法之功能 173
五、法与人性论 181
六、法治与德治之争 186
七、结论 197
注解 200
参考书目 207
第五篇 淮南子的无为思想 208
一、引言 208
二、道家之无为 213
三、儒家之无为 218
四、法家之无为 230
五、结论 240
注解 243
参考书目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