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鉴(1840-1949) 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士英
  • 出 版 社: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08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2

第一篇总论 2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2

(二)“六·三”以后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4

(三)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

(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6

(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8

二、军阀混战、政争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8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协同侵略”局面的再度出现和军阀混战的加剧 8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迟滞和国内各派政治主张的出现 9

(三)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0

(四)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 11

(五)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12

三、军阀势力的演变和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 14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14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和北洋军阀政府权力的再次更迭 15

(三)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五卅运动 16

(四)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17

(五)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初步形成 19

(六)各军阀势力的演变和中国政局 20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1

四、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21

(二)反帝斗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 22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和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 24

五、国民革命的失败 25

(一)奉系军阀在北方的反动统治 25

(二)“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6

(三)工农运动的继续高涨和武汉政府的转向反动 28

(四)“七一五”汪精卫的“分共”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9

六、1919—1927年的思想文化战线 31

(一)八年思想文化各领域状况的概述 31

(二)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 32

(三)中国共产党所进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 33

(四)“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35

(五)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反对封建买办文化的斗争 36

第二篇重大事件 39

一、强盗分赃的巴黎和会 39

二、五四春雷 41

三、火烧赵家楼 43

四、挽蔡斗争 46

五、六三运动 48

六、李大钊首传马列 50

七、“问题”与“主义”之争 52

八、驱张运动 54

九、福州惨案 56

十、贵州民八和民九事变 58

十一、周恩来身陷虎穴亦不屈 59

十二、直皖战争 61

十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63

十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64

十五、留法勤工俭学生三闹公使馆 66

十六、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 68

十七、中国共产党诞生 70

十八、华盛顿会议与中国外交 72

十九、香港海员大罢工 74

二十、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76

二十一、第一次直奉战争 78

二十二、孙中山蒙难 80

二十三、昙花一现的“好人政府” 82

二十四、溥仪大婚 84

二十五、北京大钟寺抢劫案 86

二十六、联省自治运动 88

二十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90

二十八、二·七惨案 92

二十九、临城劫车案 93

三十、徐世昌与南北军争 95

三十一、曹锟贿选 98

三十二、海丰农潮 100

三十三、瞿秋白翻译《国际歌》 101

三十四、鲍罗廷到广州 103

三十五、第一次国共合作 105

三十六、“圣三一”学潮 107

三十七、《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的签订 109

三十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宣告成立 110

三十九、齐卢之战 112

四十、第二次直奉战争 113

四十一、女师大学潮 115

四十二、粉碎商团叛乱 116

四十三、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18

四十四、驱逐清朝皇帝溥仪出宫 120

四十五、国民议会运动 122

四十六、孙中山北上 124

四十七、“和平、奋斗、救中国” 126

四十八、黄埔军校“青军会”同…孙文主义学会”的斗争 128

四十九、第一次东征 129

五十、讨伐杨、刘 131

五十一、第二次东征 133

五十二、五卅惨案 135

五十三、五卅运动 137

五十四、廖仲恺被刺 139

五十五、省港大罢工 141

五十六、公堂丑剧 142

五十七、郭松龄反奉 144

五十八、首都革命 146

五十九、浙奉战争 147

六十、五卅惨案引发的中外交涉 149

六十一、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151

六十二、沙基惨案及有关交涉 153

六十三、“废约”与“修约”之争 155

六十四、包藏祸心的西山会议 156

六十五、大沽口事件 158

六十六、三·一八惨案 159

六十七、邵飘萍以身殉报 161

六十八、中山舰事件 163

六十九、整理党务案 165

七十、萧湘惊雷——湖南农民运动 167

七十一、关税自主运动 168

七十二、汀泗桥战役 170

七十三、贺胜桥战役 171

七十四、冯玉祥五原誓师 172

七十五、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74

七十六、迁都之争 175

七十七、方液仙创办中化社 176

七十八、叶鸿英开办源来行 178

七十九、“企业大王”刘鸿生的成功之路 179

八十、陈万运沈九成合办“三友” 181

八十一、郭乐兄弟与永安纱厂 183

八十二、张元济革新商务印书馆 185

八十三、一战前后,荣氏企业大发展 187

八十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189

八十五、陈光甫开办上海银行 191

八十六、张謇大生集团的兴衰 192

八十七、吴蕴初创新办“天厨” 195

第三篇典章制度 197

一、法律·法规 197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7

(二)《中华民国宪法》 197

(三)《省政府组织法》 197

(四)《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8

(五)《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 198

(六)《护宪军政府大纲》 198

(七)《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 199

(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199

(九)《自惩治官吏法》 200

(十一)《修正省政府组织法》 201

(十二)《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201

(十)《法官考试条例》 201

(十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 202

(十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 202

(十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条例》 203

(十六)《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 203

(十七)《壬戌学制》 204

二、制度及机构设置 205

(一)直系军阀政府 205

(三)直系“恢复法统”后的旧国会 206

(二)流产的第三届国会(“新新国会”) 206

(四)第一届国会第三期常会 207

(五)临时参政院 207

(六)国务院摄政制度 208

(七)奉系军阀政府 208

(八)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 209

(九)中华民国军政府(安国军政府) 211

(十)护宪军政府 211

(十一)建国军政制置府 212

(十二)广州革命政府政治制度 212

(十三)广州革命政府中央制度 213

(十四)广州革命政府地方制度 215

(十五)广州革命政府法官考试制度 216

(十六)广州革命政府官吏惩治制度 217

(十七)武汉国民政府国家制度 218

(十八)1919—1927年北洋政府的外交权力模式 220

(十九)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经济措施 223

(二十)广东国民政府开行的二·五附加税 225

(二十一)北洋军阀政府军事制度 228

(二十二)国民革命军 229

(二十三)中共的军事领导机构及中共领导下的军事组织 230

(二十四)国民军 233

(二十五)1922年的“新学制” 236

第四篇思想文化 241

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最新式共和国思想 241

二、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 247

三、中国空想社会主义 252

四、基尔特社会主义 257

五、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 262

六、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思想 267

七、好政府主义思潮 273

八、戴季陶主义 277

九、西山会议派的政治思想 283

十、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288

十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经济思想 294

十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武装斗争、军队建设理论 300

十三、大革命结束以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主张 304

十四、1919—1925年间孙中山的军事思想 308

十五、1919—1925年间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313

十六、“五四”时期的教育思想 318

十七、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323

十八、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329

第五篇大事记 337

1919年 337

1920年 338

1921年 339

1922年 340

1923年 343

1924年 346

1925年 347

1926年 349

1927年 350

第六篇文献史料 353

一、五四运动 353

五四运动始末 何宗之 353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肖超然 374

五四运动在清华(节选) 郭道晖孙敦恒 389

我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经历 何博 394

我在北京亲历“五四”运动的一些回忆 何作霖 395

“五四”运动回忆(节选) 何思源 399

火烧赵家楼的片段回忆 肖 劳 401

吴炳湘关于逮捕五四捣毁曹宅学生致王怀庆密电 403

我曾参加过痛打卖国贼章宗祥 陈赞豪 403

外交警报敬告国民 林长民 405

北京学生界宣言 405

曹汝霖对五月四日的回忆 406

五四运动各界之响应 蔡晓舟杨景工 408

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 414

回忆广东的“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谭天度 415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初期领导的群众斗争 420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杭宝华 420

中国共产党宣言 424

关于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建立与活动 肖超然 426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434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435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主要问题——访问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董必武同志 436

沈德纯田海燕 436

董必武谈中共“一大” 439

回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陈潭秋 441

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 李达 444

包惠僧忆中共“一大”及其前后 包惠僧 450

刘仁静谈中共“一大” 46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张国焘 469

扶桑籍影溯当年 周佛海 476

我与共产党(选录) 陈公博 482

马林的报告与回忆 马林 485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节选) 490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及其在上海的主要活动 494

安源路矿罢工之经过情形 505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资料一组 506

“二七”惨案经过——京汉铁路工人第一次大罢工 凌必应 508

海丰农民运动的兴起——节录彭湃给李春涛的信 514

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 515

中国最近妇女运动 向警子 516

建党初期党领导北方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 刘清扬 520

三、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 531

苏俄外交部r.B.齐契林致孙中山的信 531

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及分裂 张醁村 532

陈炯明炮击总统府的前后 林廷华 539

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的经过 李洁之 542

白马会盟与滇桂粤联军讨伐陈炯明的回忆 莫雄 547

孙中山移驻永丰舰的经过及永丰舰以后的活动 胡应球 551

我与孙中山的会见 维经斯基 562

马林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 564

孙中山致徐谦书 569

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 569

孙中山回粤就任非常大总统(节选) 邹鲁 570

新发现的孙中山与苏俄政府间的往来函电(八则) 576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 582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摘录) 583

国民党过去之失败与今后之成功 孙中山 584

参战军与直皖战争概述 韩世儒 588

四、北洋政府末期的内部斗争与混战 588

段祺瑞公馆见闻(片断) 王楚卿 594

我所知道的徐世昌 李宝忱 600

徐世昌 邓之诚 604

直皖战后直系势力的扩张 汤芗铭 606

第一次直奉战争纪要 孟拱辰李泰棻 609

张吴之争与第一次直奉战 张方严 612

我在王占元幕下的活动片断 杨文恺 615

1921年直军援鄂的经过 张方严 620

我在北京政变中之经历 张寿龄 625

记溥仪出宫 吴锡祺 628

驱逐溥仪出宫始末 鹿钟麟 630

甲子蒙难纪要 胡嗣瑗 646

郭松龄刑前谈话 房书溪 652

徐树铮之死 陈芳芝 654

第二次直奉战争随军见闻 谢宗陶 655

二次直奉战时阎锡山与直奉皖军阀的勾心斗角 周 玳 663

吴佩孚之再起与溃败 李炳之 672

吴佩孚败退天津琐记 潘承禄 680

1926年吴佩孚的重返洛阳 王维城 682

张宗昌兴败纪略 王翰鸣 684

一个北洋政府官员的生活实录 李景铭 696

五、北洋军阀的统治及人民的反抗斗争 730

五十多年前的女师大风潮 王俊之 730

“三一八”惨案亲历记 张舜英 746

忆刘和珍 刘和理杨銮熊元芬 749

忆“三一八”惨案——纪念刘和珍烈士殉难六十周年 周兰清 756

北京三一八惨案亲历记 范体仁 757

一个请愿学生的见闻 杨春洲 761

一场预谋的屠杀 杜文若 763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的真象 王之相 766

光荣牺牲——回忆我父亲李大钊烈士被捕的前前后后 李星华 767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节选) 777

六、国民革命的兴起及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777

关于中国国民党“一大”的笔记 鲍罗廷 781

黄埔军校与中国共产党 肖 甡 783

黄埔军校校歌二首 790

由前敌归来 蒋先云 791

谢持、张继与鲍罗廷问答纪要 792

国民党改组前后和大革命的失败 吴玉章 794

关于顾正红惨案的报道 802

五卅惨案的报道 802

北京人民爱国反帝的一次壮举 杨逸邨 803

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 805

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省港罢工委员会启事 805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宣言 807

有关省港大罢工的资料一组 809

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追悼廖仲恺陈秋霖大会上的演说 何香凝 814

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节录) 戴季陶 816

西山会议派的政治主张(二则) 818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严驳北京党员之违法会议 820

李之龙关于中山舰案报告书(两则) 821

关于“三二○”事件后广东情况的报告 斯切潘诺夫 824

七、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高涨 829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829

有关北伐资料二则 831

北伐纪实 肖劲光 833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北伐战争的回忆 邓演存等 843

北伐军三打南昌 李世璋 859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一组资料 861

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对汉口事件宣言 865

中英关于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协定(二则) 866

美国凯洛格国务卿声明 867

英国外相张伯伦在伯明翰的演说(节录) 869

北伐战争中的江西战场 869

叶挺同志参战报告 885

冯玉祥五原誓师的宣言 886

五原誓师后军事纪实 沈家五 888

北伐战况报告 蒋光云 906

湖南人民迎接和支援北伐战争的情况 908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在潮汕等地的革命活动 916

蔡超刘纪铭陈汉初 916

回忆周恩来总理大革命时期在广东的革命 谭天度等 93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湖南的活动情况 948

八、国共分裂与国民革命的夭折 957

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 吴玉章 957

蒋介石、汪精卫等开反共秘密会议 972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郭沫若 973

上海商业联合会对蒋介石集团的态度(八则) 982

上海工人三月暴动记实 赵世炎 986

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 989

从“四一二”到“七一五” 990

党的机会主义史 蔡和森 996

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 刘少奇 1015

九、思想文化教育 1019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 李大钊 1019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胡适 1030

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 张东荪 1032

评东荪君的《又一教训》 陈望道 1032

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 李达 1033

陈独秀与区声白讨论无政府主义的信(两则) 1041

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 蔡和森 1045

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 陶行知 1048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陶行知 1048

回忆长辛店留法预备班 何长工 1049

“少年中国学会”的几次年会 舒新城 1052

中国科学社之过去及将来 任鸿隽 1059

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 1063

舞台生涯五十年 新艳秋 1065

上海早期的三家影片公司 陆若严 1075

《科学》社论:科学与反科学 1078

整理国故的评价 郭沫若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