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绪论 1
一、论题的提出 1
二、几个一般性论点 2
三、理论假设 5
四、研究方法 6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10
第一章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分析 12
第一节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基础 12
一、现代物流理论文献评述 12
二、相关经济理论文献评述 19
三、微观的观点 36
第二节 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的理论模型 37
一、最优化模型 38
二、相关区位理论分析模型 52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型 70
第三节 剪刀-自组织-新组合理论 97
一、选择不同的技术变革道路所引发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改变 98
二、剪刀:技术和知识诱导的资源利用方式的不断变革 112
三、自组织:适应新资源利用方式从无序到有序的自我完善 119
四、新组合:技术和知识诱导的管理模式的创新 122
五、剪刀-自组织-新组合模式 132
六、剪刀-自组织-新组合模式对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的阐释 139
第二章 区域资源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网络建模系统 147
第一节 区域物流与资源最优化利用建模系统概述 148
一、区域物流网络最优化模型的内涵与供应链结构 148
二、构建区域网络最优化模型以整合区域资源 151
三、补充决策支持系统 154
第二节 选择和实施NOM能力的准则——标准化与资源整合 156
一、标准术语与说明书 156
二、标准化与资源整合 157
三、开发标准化产品 160
第三节 选择和实施NOM能力过程 163
一、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 163
二、事务型IT和分析型IT的比较 165
三、供应链系统层次结构 167
四、物流资源最佳利用的集中式与分散式决策 176
第三章 物流绩效指标体系与供应链绩效分析 178
第一节 物流业绩、成本和价值的衡量 178
一、指标与指标体系 179
二、供应链中的关键物流绩效指标 181
第二节 区域物流资源的诊断与改善 196
一、诊断的含义 196
二、区域物流资源的改善 197
第四章 区域物流资源最佳利用模式——一体化管理 198
第一节 区域企业供应链制造战略 201
一、有关企业制造战略的演化 202
二、新的网络环境下的制造战略 203
三、建立企业间联合制造战略——超越精益思想 204
第二节 物流网络设计、设施选址和生产运作 211
一、物流网络设计的战略重要性 212
二、区域物流网络设计 213
三、主要选址决定因素 214
第三节 设施资源最佳利用的模型优化分析 218
一、最优化模型 218
二、模拟模型 221
三、探索性模型 222
四、探索性建模方法的应用范例——坐标方格技术 224
五、区域物流国际化的挑战和选址分析 230
第四节 仓储设施及设备资源利用分析 235
一、仓储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236
二、基本仓储决策 236
三、物权决策 238
四、使用公用仓库的合理性分析 241
五、仓库数量分析 242
六、仓储设备采购的差异分析 245
第五章 生产与运输最优规划模式 248
第一节 供应链中的生产规划方法与资源利用分析 249
一、长期规划任务 249
二、中期规划任务 252
三、短期规划任务 253
四、协调与一体化管理 254
第二节 准时制生产方法和精益思想原理 254
一、准时制生产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255
二、“经济”批量和订货量 258
三、JIT与EOQ存货管理方法的比较 259
四、JTT与物料需求计划(MRP) 262
五、资源最优配置模型——精益思想原理 265
第三节 特定行业供应链资源配置的中、短期规划分析 271
一、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和营销一体化规划 271
二、计算机组装业的供应链和营销的一体化规划 276
第四节 业务外包:区域企业最佳利用资源的新模式 282
一、业务外包 282
二、精益制造与外包 286
第六章 建立区域托盘共用系统与集成化运输系统 289
第一节 区域托盘共用系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分析 289
一、理论分析 293
二、区域托盘共用系统网络最优化模型及其交换模式 297
三、结论 307
第二节 区域集成化运输系统模式 308
一、运输在供应链中的角色 309
二、运输基本模式与运输选择决策 311
三、运输最优化模型——集成化运输系统 314
四、结论 328
第七章 区域物流与资源利用的国际比较 329
第一节 本地、区域性和全球性资源配置中的物流与供应链定位 330
一、供应链资源利用能力 330
二、供应链在本地、区域性与全球性延伸 331
三、在区域性与全球性网络中的恰当定位 331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从发达区域供应链中汲取价值 332
一、欧洲供应链 332
二、美国供应链 336
三、亚洲供应链 336
四、中国的供应链 338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变革 344
一、市场增长和顾客需求的改变 344
二、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政策 344
三、中国向更开放、更自由的市场经济迈进 345
第四节 未来方向和机会 345
一、区域物流的网络开发战略化与优化 346
二、获得杰出的职能 347
三、整合供求,控制波动 348
四、区域物流职能和资产的整合——集中化与条理化 348
五、整合信息技术和系统结构 349
六、组织变革及供应链效率之衡量 350
七、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合并与发展 350
结论 351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352
注释 354
参考文献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