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云霞,章国材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7005220
  • 页数:521 页
图书介绍:

导 论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和科学前提 2

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 5

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9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 10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2

三、不能用西方社会思潮“补充”、“修改”马克思主义 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18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 18

二、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科学 2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2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 25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5

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8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29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33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33

一、哲学和世界观 33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3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8

四、必须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 41

第二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42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42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4

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47

四、系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50

第三节 意识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 51

一、意识的起源 51

二、意识的本质 54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56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58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9

一、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59

二、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63

第二章 物质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6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6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67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69

三、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 71

四、唯物辩证法与现代自然科学 73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76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6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8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1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85

一、质、量、度 85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87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89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92

一、辩证的否定 92

二、否定之否定 93

三、螺旋式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5

第五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97

一、原因和结果 9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99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01

四、内容和形式 102

五、本质和现象 104

第三章 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发展过程 107

第一节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07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08

二、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13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17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21

一、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122

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5

三、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26

第三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28

一、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128

二、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129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130

四、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131

第四节 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132

一、真理的客观性 133

二、真理的辩证性 134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9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43

第四章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飞跃 148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48

一、劳动是实现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基础和中介 148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152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58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158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163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16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167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67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 170

三、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173

第五章 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动力 176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76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7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81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 186

第二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9

一、阶级和国家 189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4

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196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198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198

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 201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205

第四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8

一、社会形态演进次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08

二、同类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和具体特点 211

第六章 社会意识 215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215

一、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216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18

三、社会意识形态 219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221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一般特点 221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24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27

第三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229

一、社会意识诸形式的起源和精神生产 229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30

三、社会意识的发展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33

第七章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37

第一节 人的本质 237

一、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237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40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对立 242

第二节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46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46

二、个人和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51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4

第三节 人的价值 257

一、人的价值的历史演变 257

二、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259

三、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剖析 261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66

第一节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 266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267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71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7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 277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基本前提 277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281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8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 290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290

二、利润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和转化形式 294

三、当今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新特点 299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30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302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302

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305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307

第二节 资本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矛盾 317

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17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321

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矛盾 326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28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328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331

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334

第十章 现代资本主义 337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337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337

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41

三、垄断利润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体现 343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4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47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 349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353

第三节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356

一、国际垄断的基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356

二、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361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多极化 363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3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368

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停滞趋势及其原因 368

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70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停滞趋势和迅速发展趋势并存交替 372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37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376

一、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问题是国家制度问题 377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 381

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地位 386

第二节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389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390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形式 392

第十二章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须经过无产阶级革命 408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向社会主义转化的必然趋势 409

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412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条件及其一般规律 415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419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19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组织原则和领导作用 420

三、无产阶级政党在斗争中形成发展 425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 428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428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431

三、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权 43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4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特点和规律 442

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防线的迂回突破 442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445

三、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带来的高难度课题 44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451

一、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 451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457

三、社会主义在曲折斗争中前进 46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 4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民族形式的多样性 46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与社会主义的现实 466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实现形式 470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475

第二节 在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479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演变 479

二、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48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 4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494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兴起和发展 494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性质和内容 496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03

四、改革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 5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506

一、社会进步与实现共产主义 506

二、反对和平演变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的历史任务 511

三、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促进派 513

后记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