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起源原始习性后起 1
(一)营群居生活 3
(二)营巢居生活 3
(三)品级的多样和严格的分工 3
二、典型的真社会性昆虫 4
(一)类社会性昆虫 5
(二)准社会性昆虫 5
(三)亚社会性昆虫 5
(四)半社会性昆虫 5
(五)真社会性昆虫 5
三、白蚁与蚂蚁的区别 6
(一)白蚁与蚂蚁两者在系统发育上、在分类地位上存在着极大的反差 6
(二)白蚁与蚂蚁两者在个体发育上、在昆虫变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7
(三)白蚁与蚂蚁的形态区别 7
(四)寿命长短 7
(五)颜色不同 8
(六)食性不同 8
四、我国古代的白蚁研究 8
(一)名称 8
(二)生活习性 9
(三)为害状况 10
(四)防治方法 13
(五)白蚁的利用 15
五、我国近代白蚁的研究 16
(一)防治 17
(二)探巢 19
(三)生物学特性 19
(四)资源利用 20
(五)形态分类学研究 20
第二章 白蚁的形态结构 23
一、外部形态 23
(一)原始型 25
(二)蜕变型 30
二、内部形态 33
(一)消化系统 33
(二)生殖系统 36
第三章 白蚁的生物学特性 38
一、营群居生活 38
二、品级类型和群体发育 39
(一)品级类型及其功能 39
(二)群体数量和工蚁与兵蚁的比例 44
(三)有翅成虫发育 46
三、白蚁的多形态和幼态持续 53
四、激素分泌 57
(一)激素与品级分化 57
(二)激素与白蚁活动 58
五、防卫 59
(一)机械防卫 59
(二)化学防卫 60
六、蚁巢 65
(一)蚁巢的功能 65
(二)蚁巢的类型 66
(三)蚁巢结构 68
(四)乳白蚁和土白蚁的蚁巢 71
(五)热带地区形形色色的蚁巢 75
(六)1个蚁巢1个独立的王朝 77
七、营养和真菌 78
(一)生活的植物体 78
(二)干枯植物与木材 79
(三)真菌 79
(四)菌圃、伞菌和鹿角菌 80
八、白蚁行为 85
(一)告警及取食行为 85
(二)与蚁巢有关的活动规律 86
(三)群体内的联系 87
(四)抚育行为 88
(五)异群关系 89
第四章 白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90
一、白蚁与温度的关系 90
二、白蚁与湿度的关系 91
三、白蚁与气体的关系 92
四、白蚁与光的关系 93
五、白蚁与土壤的关系 95
六、白蚁与振动 96
第五章 白蚁的共生物、食客和天敌 97
一、共生物 97
二、食客 100
三、天敌 103
(一)巢内寄生性天敌 104
(二)巢外捕食性天敌 105
第六章 白蚁的地理分布 110
一、世界白蚁的种类及分布 110
二、我国白蚁的种类及分布 113
(一)散白蚁类最北的已知分布点 117
(二)乳白蚁类最北的已知分布点 117
(三)土白蚁类最北的已知分布点 118
三、白蚁的垂直分布 118
第七章 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 125
一、我国白蚁防治技术的沿革 125
二、白蚁防治的主要技术 127
(一)白蚁预防技术 127
(二)白蚁灭治技术 135
(三)白蚁监测—控制技术 141
(四)白蚁综合治理—白蚁控制的IPM策略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