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史地方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8088271
  • 页数:11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历史与现状。

概述 1

大事记 12

第一编 区域建置 80

第一章 位置 面积 80

第一节 位置 80

第二节 境域 面积 80

第二章 建置沿革 81

第一节 清前地方政权 81

第二节 清代军府制建置 83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期军政建置 8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建置 88

第三章 区划 89

第一节 军府制区划 89

第二节 行政区划 89

第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区划 92

第四节 基层区划 94

第五节 非行政性区划单位 94

第四章 地市概况 97

第一节 伊犁地区 97

第二节 塔城地区 98

第三节 阿勒泰地区 98

第四节 城市简介 99

第五章 地名 101

第一节 地名生成简况 101

第二节 地名管理 102

第三节 地名命名和变更 102

第四节 通用地名 104

第五节 重要地名沿革 104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08

第一章 经度 时区 108

第二章 地质 108

第一节 地质构造简史 108

第二节 地质构造单元 110

第三章 地貌 111

第一节 地形 地势 111

第二节 地貌 类型 113

第三节 自然实体 114

第四章 气候 120

第一节 气候特征 120

第二节 光照 气温 121

第三节 降水 蒸发 126

第四节 气压 风速 129

第五章 水文 132

第一节 地表水 132

第二节 冰川 134

第三节 河流 134

第四节 湖泊 136

第五节 地下水 138

第六节 水能资源 139

第六章 土壤 140

第一节 山地土壤 140

第二节 草原土壤 141

第三节 荒漠土壤 142

第四节 水成土 盐碱土 143

第七章 生态资源 144

第一节 植被 144

第二节 森林 146

第三节 野果林 150

第四节 草原 151

第五节 植物 152

第六节 动物 153

第八章 矿藏资源 155

第一节 资源调查 155

第二节 能源矿产 155

第三节 黑色金属矿产 156

第四节 有色金属贵金属矿藏 157

第五节 非金属矿藏 158

第六节 宝石 玉石矿 159

第九章 自然灾害 159

第一节 旱灾 159

第二节 风灾 160

第三节 暴雨 洪水 161

第四节 雪灾 162

第五节 寒潮 162

第六节 冰雹 163

第七节 地震 163

第三编 人口 民族 168

第一章 人口 168

第一节 人口规模 168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74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78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78

第二章 哈萨克族 181

第一节 沿革 182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84

第三节 社会生活 185

第四节 语言文字 186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86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87

第七节 风俗习惯 187

第八节 传统娱乐 188

第三章 其他民族 189

第一节 汉族 189

第二节 维吾尔族 191

第三节 回族 192

第四节 蒙古族 193

第五节 锡伯族 194

第六节 柯尔克孜族 195

第七节 乌孜别克族 196

第八节 满族 196

第九节 达斡尔族 196

第十节 俄斯罗族 197

第十一节 塔塔尔族 197

第十二节 塔吉克族 197

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 197

第一节 民族自治机关筹备及成立 197

第二节 实行区域自治 1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99

第四节 民族工作机构 199

第四编 政党 群团 2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伊犁州地方组织 20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区的活动 202

第二节 党组织建立 203

第三节 组织工作 214

第四节 宣传教育工作 218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221

第六节 纪律检查 22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区地方组织 228

第一节 国民党组织 228

第二节 党务活动 23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30

第一节 工会 231

第二节 共青团 233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35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238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39

第六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 240

第七节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 240

第四章 重大政事记略 241

第一节 抗美援朝 241

第二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 24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243

第四节 “三反”、“五反” 243

第五节 “肃反”、“审干” 244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 244

第七节 “大跃进” 245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4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247

第十节 揭批查 250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 250

第十二节 整党整风 251

第十三节 改革开放 251

第五编 政权 政协 25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25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54

第二节 普选 代表 255

第三节 伊犁州人民代表会议 257

第四节 伊犁州人大常务委员会 260

第五节 伊犁州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 263

第二章 军政 行政机构 263

第一节 军政机构 263

第二节 行政机构 275

第三章 人民政协 287

第一节 历届会议 287

第二节 主要工作活动 291

第三节 机构沿革 293

第六编 军事 296

第一章 军事机构 296

第一节 伊犁军区 296

第二节 军分区 298

第二章 军队 299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驻军 299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301

第三节 三区革命军队 302

第四节 新中国军队 303

第三章 兵役 305

第一节 部族兵 305

第二节 八旗兵 305

第三节 招募兵 306

第四节 征兵 306

第五节 新中国兵役 307

第四章 民兵 308

第一节 领导体制 308

第二节 组建与发展 309

第三节 政治教育 310

第四节 军事训练 310

第五节 主要作用 311

第五章 边防 312

第一节 边防线 312

第二节 边防部队 312

第三节 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316

第六章 主要兵事 317

第一节 乌孙战事 317

第二节 唐灭西突厥 318

第三节 蒙元时期战乱 319

第四节 清灭准噶尔汗国之战 320

第五节 抗御沙俄侵略 322

第六节 伊塔回民反清起义 323

第七节 伊犁辛亥革命 324

第八节 外蒙古进犯阿尔泰之战 325

第九节 阿山兵变 326

第十节 俄自卫军败兵窜扰 326

第十一节 马赫英之乱和张培元被歼 327

第十二节 三区革命战事 328

第十三节 人民解放军平叛剿匪 333

第七编 政法 336

第一章 公安 336

第一节 肃清反革命势力 336

第二节 反对民族分裂 337

第三节 社会治安管理 338

第四节 户籍管理 345

第五节 边境通行管理 347

第六节 交通管理 348

第七节 消防管理 349

第八节 机构 351

第二章 检察 35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52

第二节 经济检察 357

第三节 法纪检察 358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5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360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361

第七节 机构 362

第三章 审判 363

第一节 审判制度 36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6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6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66

第五节 行政审判 366

第六节 机构 36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68

第一节 基层工作 368

第二节 公证事务 369

第三节 法律顾问 369

第四节 法制宣传和法学教育 370

第五节 机构 371

第八编 外事 侨务 信访第一章 外事 374

第一节 中外地方条约 374

第二节 领事馆 378

第三节 外事往来 381

第四节 边界 382

第五节 涉外事件和对外交涉 385

第六节 机构 389

第二章 侨务 389

第一节 华侨 389

第二节 外侨 390

第三节 侨务工作 391

第三章 信访 391

第一节 信访工作 391

第二节 机构 392

第九编 民政 劳动 人事第一章 民政 394

第一节 优抚 394

第二节 安置 396

第三节 救灾 救济 397

第四节 扶贫开发工作 400

第五节 社会福利 402

第六节 婚姻 殡葬 社团登记 405

第七节 民政管理 407

第二章 劳动 40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08

第二节 工人管理 410

第三节 职业技能培训 413

第四节 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 416

第五节 劳动保护 419

第六节 管理机构 420

第三章 人事 420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21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22

第三节 干部工资与福利待遇 425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27

第四章 机构编制 427

第一节 党政机关机构编制 428

第二节 机构改革 429

第十编 畜牧业 43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432

第一节 传统草原自然经济 432

第二节 牧区民主改革 433

第三节 牧业互助合作 433

第四节 公私合营牧场和国营牧场 434

第五节 牧区人民公社 435

第六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 435

第二章 牧业资源 436

第一节 草场 436

第二节 饲料 438

第三节 畜禽品种 439

第三章 牧业生产 441

第一节 生产分区 441

第二节 畜群结构 442

第三节 畜产品生产 443

第四节 畜牧业产值 444

第四章 草原 445

第一节 草原管理 445

第二节 草原保护 446

第三节 草原利用 448

第四节 草原改良 448

第五节 草原建设 450

第六节 饲料加工 451

第五章 牲畜繁育改良 452

第一节 马 452

第二节 牛 453

第三节 羊 454

第四节 猪 455

第六章 疫病防治 抗灾保畜 456

第一节 畜禽疫病防治 456

第二节 防灾救灾 458

第七章 机构 46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60

第二节 事业机构 460

第十一编 种植业 46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462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462

第二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 463

第三节 互助合作 464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464

第五节 地方国营农场 464

第六节 人民公社 465

第七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466

第二章 生产条件 466

第一节 耕地 466

第二节 作物品种 467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470

第三章 种植业生产 470

第一节 农作物分区 470

第二节 粮食作物生产 471

第三节 经济作物生产 475

第四章 农技 农艺 479

第一节 耕作制度 479

第二节 品种改良推广 479

第三节 施肥 480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480

第五章 农机具 482

第一节 人力 畜力农具 482

第二节 农业机具 48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87

第四节 技术培训 490

第六章 机构 49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91

第二节 事业机构 491

第十二编 林业 494

第一章 林木资源 494

第一节 资源总量 494

第二节 主要树种及分布 495

第二章 平原造林 497

第一节 群众性植树造林 497

第二节 “三北”防护林工程 498

第三节 工程造林 499

第四节 义务植树 500

第三章 森林经营 500

第一节 林木采伐 500

第二节 木材贮运 501

第三节 森林更新 501

第四节 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 502

第四章 森林保护 502

第一节 护林 防火 502

第二节 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50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检疫 504

第四节 林业公安 504

第五章 机构 50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05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505

第十三编 水利 508

第一章 水利工程 508

第一节 引水工程 508

第二节 蓄水工程 513

第三节 提水工程 514

第四节 排水工程 516

第二章 灌溉 防洪抗旱 517

第一节 灌溉 517

第二节 防洪抗旱 518

第三章 水利管理 519

第一节 工程管理 519

第二节 灌溉管理 519

第三节 管理机构 521

第四章 水产养殖 522

第一节 水体资源 522

第二节 鱼类资源 522

第三节 渔业生产 523

第十四编 屯垦 526

第一章 历代屯垦 526

第一节 清前屯垦 526

第二节 清代屯垦 526

第三节 民国时期屯垦 532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533

第二章 各农业师概况 534

第一节 农四师 534

第二节 农七师 535

第三节 农八师部分团场 536

第四节 农九师 537

第五节 农十师 538

第十五编 工业 乡镇企业第一章 工业门类 542

第一节 电力 542

第二节 纺织 547

第三节 煤炭 549

第四节 冶金 551

第五节 建材 552

第六节 机械制造 553

第七节 食品加工 554

第八节 饮料加工 555

第九节 二轻工业 556

第十节 其他轻工业 556

第二章 工业管理 55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58

第二节 管理机构 559

第三章 乡镇企业 55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559

第二节 行业类别及效益 561

第三节 机构 562

第十六编 交通 邮电 564

第一章 交通 564

第一节 古道 564

第二节 公路 566

第三节 桥梁 隧道 569

第四节 铁路 民航 港口 573

第五节 水陆运输 574

第六节 管理 579

第二章 邮电 580

第一节 邮政 581

第二节 电信 586

第三节 机构 591

第十七编 商业 粮油 594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594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9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与集体商业 597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597

第四节 国营商业 600

第二章 商品购销 603

第一节 集市贸易 603

第二节 购销 604

第三章 饮食服务及蔬菜经营 611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 611

第二节 蔬菜购销 611

第四章 粮油购销 612

第一节 征 购 613

第二节 供应 618

第三节 粮油调运 621

第四节 仓储 622

第五节 粮油工业 624

第六节 机构 624

第十八编 对外贸易 626

第一章 进口贸易 626

第二章 出口贸易 629

第一节 出口商品调拨 630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 631

第三节 出口商品生产加工 633

第三章 边境贸易 634

第一节 外贸经营权 634

第二节 边境贸易总值及商品 635

第三节 边民互市 旅游购物 636

第四节 贸易口岸 637

第四章 机构 639

第十九编 财税 金融 642

第一章 财政 642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42

第二节 财政收入 64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646

第四节 财政管理 651

第五节 财政监督 652

第六节 机构 653

第二章 税务 654

第一节 税制演变 654

第二节 农业税 656

第三节 畜牧业税 657

第四节 工商业税 658

第五节 机构 663

第三章 金融 664

第一节 货币 664

第二节 存储 669

第三节 贷款 674

第四节 国库券 676

第五节 保险 676

第六节 金融机构 677

第二十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古代聚落城堡 682

第一节 早期古城 682

第二节 伊犁九城 683

第二章 城市建设 686

第一节 城市规划 687

第二节 市政建设 689

第三节 市政管理 693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695

第三章 县乡建设 696

第一节 县镇规划 696

第二节 县城公用建设 696

第三节 村镇建设 697

第四节 牧民居住建设 698

第五节 小城镇口岸建设 699

第四章 建筑业管理 700

第一节 建筑队伍 700

第二节 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 701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 702

第四节 工程质量管理 70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703

第一节 环境监测 703

第二节 污染治理 704

第三节 环境管理 706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707

第六章 机构 70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09

第二节 事业机构 709

第二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 712

第一节 计划编制 712

第二节 计划执行 714

第三节 计划管理 715

第四节 机构 719

第二章 物价 720

第一节 物价演变 720

第二节 商品比价 727

第三节 物价改革 730

第四节 物价管理与监督 732

第五节 机构 735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735

第一节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735

第二节 市场管理 73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74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743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744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745

第七节 机构 747

第四章 审计 748

第一节 国家审计 748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 752

第三节 机构 753

第五章 统计 754

第一节 统计报表 754

第二节 专项调查与统计 756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 757

第四节 机构 757

第六章 土地监察管理 758

第一节 土地管理 758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760

第三节 土地监察 762

第四节 土地草场纠纷调处 763

第五节 机构 763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765

第一节 标准计量 765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 768

第三节 机构 771

第二十二编 教育 774

第一章 学前教育 774

第一节 沿革 774

第二节 教学 教师 775

第二章 小学教育 776

第一节 学校 学生 776

第二节 学制 777

第三节 课程设置 778

第四节 教学与改革 780

第三章 普通中学教育 781

第一节 学校 学生 781

第二节 学制 784

第三节 课程设置 784

第四节 教学与改革 786

第五节 职业中学 787

第四章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 788

第一节 牧区流动和寄宿制学校 788

第二节 双语教学 790

第五章 中等专业及职业教育 791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791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 795

第六章 高等教育 796

第一节 院校 796

第二节 重点学院简介 797

第七章 成人教育 798

第一节 扫盲教育 79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99

第八章 教师 80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801

第二节 教师素质 801

第三节 教师待遇 803

第九章 经费 设施 803

第一节 教育经费 803

第二节 教学设施 806

第三节 勤工俭学 807

第十章 教育管理 807

第一节 学校管理 807

第二节 机构 808

第二十三编 科学技术 810

第一章 行业科技 810

第一节 农业科技 810

第二节 畜牧业科技 811

第三节 工业科技 814

第四节 卫生科技 815

第五节 林业科技 817

第二章 科普活动 818

第一节 科普宣传 818

第二节 科普期刊 819

第三章 科研成果与专利 819

第一节 科研成果 819

第二节 专利 822

第四章 信息化网络 822

第一节 信息化建设 822

第二节 计算机培训与考试 823

第五章 科技体制改革 823

第一节 改革方向 823

第二节 民营科技企业 824

第三节 技术市场 824

第六章 气象 825

第一节 天气预报 825

第二节 气象服务 825

第三节 气象设施 826

第四节 气象科研 826

第七章 防震 827

第一节 防震知识宣传 827

第二节 抗震防灾规划编制 828

第三节 前兆监测 828

第四节 地震科技 829

第八章 机构 83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830

第二节 科研机构 830

第二十四编 文化 834

第一章 文学艺术 834

第一节 文艺表演 834

第二节 文学创作 837

第三节 摄影 绘画 838

第四节 文艺研究 840

第五节 机构 841

第二章 群众文化 842

第一节 阿肯弹唱 842

第二节 其他民间文艺活动 843

第三节 民间文学 844

第四节 群众文化网 849

第三章 广播 影视 850

第一节 广播 850

第二节 电视 852

第三节 电影 855

第四章 档案 图书 报刊 史志 860

第一节 档案 860

第二节 图书 862

第三节 报刊 864

第四节 史志 869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872

第一节 哈萨克医药 872

第二节 医疗 876

第三节 卫生防疫 880

第四节 妇幼保健 887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889

第六节 药品监督管理 891

第七节 医政管理 893

第八节 医疗保健制度 896

第九节 卫生行政管理 897

第二章 体育 900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 901

第二节 群众体育 904

第三节 学校体育 907

第四节 体育训练 908

第五节 体育竞赛 909

第六节 管理与设施 915

第二十六编 文物 旅游第一章 文物 古迹 918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大型古遗址 918

第二节 古建筑 923

第三节 卡伦 926

第四节 古墓葬 927

第五节 草原石人 930

第六节 岩画 930

第七节 碑石 934

第八节 馆藏文物 934

第二章 旅游 9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36

第二节 旅游资源 936

第三节 重要景区 950

第二十七编 社会生活 960

第一章 人民生活 960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60

第二节 牧民生活 961

第三节 居民生活 967

第二章 社会风尚 974

第一节 民族团结 974

第二节 文明建设 976

第二十八编 宗教 980

第一章 藏传佛教 980

第一节 传入 传播 980

第二节 派别 节日 981

第三节 宗教设施 981

第二章 伊斯兰教 981

第一节 传入 传播 981

第二节 派别 节日 982

第三节 宗教设施 982

第三章 其他宗教 984

第一节 基督教 984

第二节 天主教 984

第三节 东正教 984

第四节 萨满教 985

第四章 宗教事务管理 985

第一节 宗教管理 985

第二节 管理机构 985

第二十九编 人物 988

第一章 人物传 988

第二章 人物表 1028

附录 1046

1999年~200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事记 1046

1999年~200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60

1999年~2003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政领导名表 1081

要文辑存 1084

修志始末 1097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