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上 册 1
第一辑 1
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代序) 邓小平 1
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信 1
[附〕难忘的往事 于立群 2
毛泽东同志谈《甲申三百年祭》 6
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 毛泽东 7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附:郭沫若原诗) 毛泽东 7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附:郭沫若原词) 毛泽东 9
我要说的话 周恩来 11
周恩来同志谈历史剧《屈原》 16
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附:郭沫若原诗) 18
朱德 18
重逢 朱德 19
和郭沫若同志《春节游广州花市》(附:郭沫若 19
原诗) 朱德 19
观屈原剧赋二绝句 董必武 20
读郭沫若《华清池》诗,次韵一首(附:郭沫若 21
原诗) 董必武 21
陪朝鲜贵宾游华清池再和郭老苍字韵 董必武 22
和作赓赋一首 董必武 23
赠郭沫若同志 陈毅 23
读沫若同志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诗及毛主席 23
为郭沫若先生创作廿五周年纪念与五秩之庆致祝 30
邓颖超 30
中国人民需要郭先生——在重庆各党派领袖和文 31
化界人士欢宴文化战士郭沫若的盛会上的发言 31
王若飞 31
第二辑 32
为祖国珍重——祝郭沫若先生五十生辰 茅盾 32
我对于郭沫若先生的认识 李初梨 34
郭先生与留东同学的文艺运动 林焕平 38
十大寿 云彬 43
奔放的感情,缜密的头脑——祝郭沫若先生五 43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老舍 46
发聩震聋的雷霆——纪念郭沫若先生二十五年 48
创作生活 冯乃超 48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冶秋 54
一个暴风雨时代的诗人——为郭沫若先生创作 59
活动二十五周年 (日)绿川英子作赵琳译 59
郭沫若先生访问记 力扬 62
试论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 艾扬 66
略谈创造社的文学活动 郑伯奇 88
对郭沫若前期思想发展的一些理解——读《沫 98
若文集》札记 宋耀宗 98
悲痛的怀念 周扬 118
化悲痛为力量 于立群 122
泰山木和诗碑——访郭沫若的日本故居和故友 辛文芷 128
怀念郭沫若同志 于伶 133
做党的喇叭——忆郭老在日本二三事 林林 141
东京初访郭老——回忆郭沫若同志之一 臧云远 145
我国文化战线的又一面光辉旗帜——悼念敬 151
爱的郭沫若同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 151
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 陈永志 160
* * * 191
读了《女神》以后 谢康 191
《女神》之时代精神 闻一多 197
《女神》之地方色彩 闻一多 204
关于郭沫若的诗 朱自清 210
论郭沫若的诗 蒲风 211
诗人郭沫若 钱杏邨 223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周 扬 245
郭君沫若的诗 朱湘 252
论郭沫若早期的诗 张光年 258
何其芳论《女神》 272
再论《女神》 楼栖 280
郭沫若留学日本初期的诗 海英 286
抒情的壮美的战斗的《屈原》 刘元树 309
郭老笔下风雷动——记历史话剧《蔡文姬》重 321
新上演 新华社记者张慧贤 321
郭沫若的历史剧 吴功正 325
“历史自有公论”——评郭沫若同志四十年代 339
的历史剧 李鸿然 339
第三辑 362
孤鸿——致仿吾的一封信 郭沫若 362
郭沫若同志答青年问 戎笙整理 375
* * * 382
论诗(摘录) 郭沫若 382
论节奏(摘录) 郭沫若 394
离沪之前(摘录) 郭沫若 401
郭沫若诗作谈 蒲风记录 403
我的作诗的经过 郭沫若 414
序我的诗 郭沫若 424
郭沫若同志青年时期谈诗歌创作 429
* * * 430
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 郭沫若 430
我怎样写《棠棣之花》 郭沫若 445
郭沫若谈《蔡文姬》的创作 《戏剧报》记者朱青 449
写完五幕剧《屈原》之后 郭沫若 453
写作缘起 郭沫若 460
剧本写作的经过 郭沫若 471
《孔雀胆》二三事 郭沫若 475
谈历史剧 周惜吾记录 479
我怎样写《武则天》? 郭沫若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