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1
一、充分认识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严重性 2
二、我国在相关领域里的研究与对策严重滞后 6
三、“自杀,一个都太多” 10
第一章 青少年的自杀率 13
一、自杀死亡率 14
(一)我国自杀死亡率居高不下 14
(二)我国城乡各年龄段人群死因统计 16
(三)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自杀死亡率 18
(四)我国(大陆)青少年自杀率呈现的特点概述 19
(五)我国香港地区青少年的自杀率 19
(六)我国台湾地区青少年的自杀率 20
(七)日本青少年的自杀率 22
二、自杀未遂率 25
(一)我国每年自杀未遂者200万人以上 25
(二)自杀未遂者是最可能自杀死亡的高危人群 26
三、自杀意念率 26
(一)我国青少年的自杀意念阳性率高 26
(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率 28
(三)日本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率 28
四、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 29
(一)我国(大陆)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为女高男低 29
(二)日本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为男高女低 31
五、在年龄阶段上属“东亚型”(“日本型”) 32
第二章 青少年自杀的手段、时间、场所 35
一、自杀手段 35
(一)我国(大陆)青少年的主要自杀手段 35
(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青少年的主要自杀手段 45
(三)日本青少年的自杀手段 46
二、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时间分布 50
(一)季节 50
(二)时刻 52
三、青少年自杀的场所及城乡差别 53
(一)服毒、自缢多在室内 53
(二)高坠多选高楼、桥梁 54
(三)名山大川成为自杀的重要场所 54
(四)农村高发于城市 56
第三章 青少年自杀低龄化问题 57
一、学习压力与少儿自杀 58
(一)应试教育与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 58
(二)“开学第一天”自杀现象 59
(三)教师压力与少儿自杀 60
二、欺侮现象与少儿自杀 65
三、自杀的低龄化与心理疾患 66
(一)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67
(二)儿童青少年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的缺陷 70
四、家庭因素与少儿自杀 71
(一)家庭管教方式的影响 71
(二)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影响 74
(三)家庭构成情况的影响 75
第四章 青少年女性的自杀问题 78
一、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78
(一)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严重性 79
(二)生死一瞬间——“冲动型”是农村女性自杀的重要特征 81
二、青少年女性自杀的“传染性”与集体自杀、群发自杀现象 82
(一)“传染性”与“维特效应” 82
(二)集体自杀现象严重 84
(三)青年女性的毁家自杀(亲子自杀) 85
(四)殉情与婚恋矛盾自杀 89
(五)“心中”——日本青少年女性自杀的“传染性”与集体自杀现象 100
三、中国女性自杀率高的社会原因假设 103
四、中国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 108
(一)弱势群体——双重角色与双重歧视 108
(二)自杀死亡率高的直接原因——农药的泛滥与公共卫生体系的缺损 109
(三)第一位的原因——家庭婚姻问题 110
(四)“民工潮”及其转移风险 110
(五)女性传统人格的缺陷 112
(六)贫困问题与坑农现象的存在 112
(七)农村社会组织形式的缺损与整合力的弱化 112
五、日本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 114
第五章 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 119
一、青少年自杀原因的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观点概述 120
(一)生物医学观点 120
(二)社会学观点 121
(三)心理学观点 121
(四)学习论观点 122
(五)认知论观点 123
(六)发展论观点 123
(七)家庭系统论观点 124
二、传统价值观与自杀 124
三、史籍与语言——自杀的历史文化载体 130
(一)中国人的自杀行为史不绝书 130
(二)日本语言——日本人自杀的文化载体 133
四、中日两国自古自杀无罪——与西欧的比较 135
(一)“赐死”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种宽刑 135
(二)西欧诸国:自杀为严刑峻法所禁止 136
五、日本青少年自杀的历史文化因素 139
(一)“义务”、“义理”与传统价值观 139
(二)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 142
(三)绝无仅有的“国粹”——切腹的思想 143
(四)血腥的渲染与崇尚——审美意识 144
(五)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传染性”与集体自杀 147
(六)“内疚感”与拘谨自制的情感方式 148
第六章 传播媒体的诱导与“维特效应” 149
一、传统传媒的负面作用 149
(一)传媒诱导与“明星效应” 149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追星”自杀 153
(三)《完全自杀手册》、《自杀指南》的教唆作用 156
(四)不良卡通漫画对青少年的诱导 158
(五)“自杀胜地”与影视的宣传 158
二、互联网的巨大影响 159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概述 160
(二)网络性心理障碍与自杀行为 164
(三)“自杀网站”成为帮凶 166
(四)沉溺网吧、电子游戏的负面影响 172
(五)“网恋”——虚拟的爱情断送真实的生命 175
第七章 青少年的梦魇:心理疾患与自杀行为 180
一、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181
二、精神疾患与日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 188
三、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 190
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矛盾的形成及其表现 193
(一)面对社会变革的心理矛盾 193
(二)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矛盾 194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 194
(四)面对新环境的心理矛盾 195
五、青少年抑郁、人格障碍自杀行为 196
(一)抑郁症与青少年自杀 196
(二)人格障碍与青少年自杀 201
六、青少年性心理问题与自杀 206
(一)我国青少年性教育滞后与性问题凸显的矛盾 206
(二)性倒错与青少年自杀 207
第八章 吸毒、吸烟、酗酒等物质滥用与边缘性自杀 210
一、吸毒与青少年自杀 210
(一)青少年吸毒呈蔓延之态 210
(二)吸毒与青少年自杀 213
二、吸烟与青少年自杀 216
(一)世界头号烟草消费大国 216
(二)吸烟与青少年自杀 218
三、酗酒与自杀行为 219
第九章 邪教、迷信的影响 222
一、青少年世界观状况堪忧 222
(一)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观念、行为的紊乱 222
(二)鬼神迷信、伪科学及邪教流毒在青少年中蔓延的原因 225
二、世纪末的喧嚣——邪教活动猖獗 227
(一)中外邪教的本质与特点 227
(二)国外邪教自杀案频发 231
三、“法轮功”邪教、迷信的影响 233
(一)“法轮功”邪教与自杀 233
(二)愚昧迷信与自杀 236
四、通向“天国”的捷径——宗教思想与日本人的自杀 238
第十章 青少年自杀的防治 242
一、自杀的预防 243
(一)一级预防: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44
(二)二级预防:拯救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绝望者 264
(三)三级预防:阻止自杀未遂者再度轻生 267
二、自杀危机的处理 268
(一)危机的定义 268
(二)危机干预的概念 269
(三)危机干预机构的现状 270
(四)危机干预的目标及适应症 275
(五)危机干预的方式和步骤 276
(六)危机干预的技术应用 283
三、自杀危机后的处理及心理康复 287
(一)妥善处理好有关事宜 288
(二)高度重视对自杀事件的报道 288
(三)自杀患者的治疗及心理康复 289
四、日本所采取的相关对策 291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