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测绘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
第二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4
第一节 测量上常用的度量单位 4
第二节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 5
第三节 地图、平面图、地形图 7
第四节 比例尺 9
第五节 地形测量工作的概念 13
第三章 距离丈量和直线定向 16
第一节 地面点的标定及直线定线 16
第二节 丈量距离的工具 18
第三节 丈量距离的方法 20
第四节 钢卷尺的检定 23
第五节 长度计算 25
第六节 钢卷尺丈量长度时的误差 26
第七节 直线定向 28
第四章 水准测量 31
第一节 高程测量概述 31
第二节 水准测量的原理 32
第三节 望远镜 34
第四节 水准器 41
第五节 水准仪 44
第六节 水准标尺及尺垫 48
第七节 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49
第八节 水准测量 50
第九节 图根水准路线的高程计算 55
第十节 水准仪的检查校正 58
第十一节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 62
第五章 角度测量 65
第一节 角度测量的概念 65
第二节 J6型光学经纬仪 66
第三节 水平角观测 71
第四节 垂直角观测 77
第五节 经纬仪的检查校正 81
第六节 水平角观测误差的来源 85
第六章 解析图根控制测量 87
第一节 概述 87
第二节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90
第三节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94
第四节 EL-5002型电子计算器 97
第五节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10
第六节 测角交会和图根三角锁(网)的外业工作 118
第七节 单三角形的计算 119
第八节 前方交会点的计算 122
第九节 侧方交会点的计算 123
第十节 后方交会点的计算 125
第十一节 线形锁的近似平差 136
第十二节 中点多边形的近似平差 153
第十三节 大地四边形的近似平差 158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162
第一节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162
第二节 独立交会高程点 164
第三节 多角高程导线 164
第八章 视距测量和电磁波测距 168
第一节 概述 168
第二节 定角视距测量的原理和公式 169
第三节 视距标尺 172
第四节 测定视距乘常数的方法 173
第五节 视距测量计算表 175
第六节 视距导线测量 180
第七节 定角视距的精度 183
第八节 光学楔镜视距仪 183
第九节 视差法测距 187
第十节 DCH—05短程红外测距仪 190
第十一节 激光测距仪 197
第九章 图解图根测量 200
第一节 大平板仪及其附件 200
第二节 小平板仪 203
第三节 平板仪的整置 203
第四节 大平板仪的检查校正 205
第五节 平板仪图解交会法 207
第六节 平板仪导线测量 213
第十章 大比例尺平板仪地形测图 216
第一节 概述 216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216
第三节 高斯投影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221
第四节 地形图的符号 224
第五节 地貌表示的方法 226
第六节 平板仪地形测图的准备工作 230
第七节 地形测图时的测站点 240
第八节 测定地形特征点的方法 241
第九节 大比例尺平板仪地形测图 243
第十节 地物的测绘 246
第十一节 地貌的测绘 252
第十二节 图边测图及原图的拼接、整饰 259
第十三节 原图的检查验收 260
第十一章 地形图的应用 262
第一节 地形图的野外应用 262
第二节 根据等高线确定高程和斜坡坡度 267
第三节 按图上已知方向绘断面图 269
第四节 在土地平整中地形图的应用 271
第五节 确定汇水面积 273
第十二章 测量误差理论基础 274
第一节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274
第二节 偶然误差 275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标准 276
第四节 误差传播定律 279
第五节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288
第六节 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290
第七节 同类量等精度双观测值的中误差 294
第八节 观测值的权 295
第九节 观测值函数的权 300
第十节 广义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302
第十一节 单位权中误差 304
第十三章 地形控制和地形图的精度 308
第一节 高程测量的精度 308
第二节 纬经仪导线测量的精度 314
第三节 测角交会点的精度 318
第四节 单三角形的精度 325
第五节 线形锁的精度 328
第六节 图解测站点的精度 330
第七节 碎部点平面位置的精度 335
第八节 地形图高程的精度 336
参考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