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语神学的社群身份和神学类型 1
一、引言 1
二、汉语神学历史叙事的开端 4
三、神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 7
四、学术语境的变迁和神学论述的困境 10
五、神学类型与谱系的形成 15
六、汉语神学论述的建构方向 21
七、结语 27
第二章 《圣经》诠释与基督教传统的关联 29
一、引言 29
二、《圣经》诠释与信仰传统和身份 30
三、从现代神学类型检视《圣经》诠释问题 37
四、比较经学的视角与传统和身份变迁议题 45
五、当代《圣经》研究概况及汉语神学问题意识 53
六、结语 67
第三章 位格性转变与神学人的身份危机 69
一、引言 69
二、身份提问背后的问题意识 71
三、巴特神学的观念论痕迹 76
四、教会作为相互主体性决断的基础 84
五、迈向一种开放性的社群诠释进路 88
六、对建构汉语神学的启示 95
6.1认信性与教会性的再思 95
6.2汉语神学人的社群内划分 97
6.3一种能充量兼容的神学平台 99
6.4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矇胧性 101
6.5一种具社群性之神学的期待 102
6.6无形宗教与公共信仰 104
第四章 公共领域中的神学论述策略 107
一、引言 107
二、从神学表述张力透析现代性语境设置 108
三、哈贝马斯论宗教在公共领域的角色 115
3.1态度转变的历程 116
3.2转变的论据分析 121
四、对汉语神学论述进路的社群性反思 125
4.1现代变迁中的历史传承作用 126
4.2公共论述的力量和身份危机 129
4.3汉语神学的社群性特征 132
4.4接受转译要求的语境性分析 135
4.5神学公共论述的策略性方向 138
第五章 发展一种具比较视野的神学诠释 143
一、引言 143
二、检视当代中国诠释学的建构问题 145
2.1中国诠释学的本真关注 145
2.2对普遍诠释学原素的吸纳 148
三、对两种西方当代进路的批判性比较 153
3.1解构主义的立场 155
3.2诠释学的立场 159
3.3解构主义的回应 164
3.4诠释学的回应 169
四、结语 173
第六章 《圣经》互文性与叙事身份的建构 175
一、引言 175
二、从作品的封闭性到文本的开放性 176
三、利科叙事理论的洞见 182
3.1从隐喻的转化至情节的综合功能 183
3.2利科式的踪迹与历史 187
3.3时间性交织和读者参与的再塑形 192
四、《圣经》的互文性与信仰传统的建立 198
五、总结与馀论 211
第七章 汉语神学人的社群塑形 219
一、引言 219
二、以色列宗教的叙事身份塑形过程 220
三、初期基督教的叙事身份塑形过程 228
四、叙事身份塑形的神学机制 236
五、处於两种宗教文化传统间的再塑形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