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的内涵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 1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第一章 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21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一)世界的物质性 21
(二)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25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2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与作用 36
(一)意识的起源 36
(二)意识的本质 39
(三)意识的作用 43
第二章 辩证观:物质世界的逻辑把握 46
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系统 46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46
(二)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9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52
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58
(一)对立统一规律 59
(二)质量互变规律 68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74
三、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79
(一)原因和结果 79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84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89
(四)内容和形式 92
(五)现象和本质 95
第三章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 99
一、实践的本质与类型 99
(一)实践的本质 99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01
(三)实践的基本类型 103
二、实践的结构 104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104
(二)实践的中介 105
三、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106
(一)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 106
(二)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 107
四、认识的本质 109
(一)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09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3
(三)认识过程的实质 115
(四)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121
五、认识的辩证运动 124
(一)从实践到认识 125
(二)从认识到实践 127
(三)实践与认识运动的循环与发展 128
第四章 真理与价值观: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 131
一、真理 131
(一)真理的客观性 131
(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136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9
二、价值 144
(一)价值及特征 144
(二)价值评价 146
(三)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147
第五章 社会观:人自身世界的一种了解 149
一、社会认识的科学方法 149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49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革命 150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52
(一)地理环境 153
(二)人口因素 154
(三)社会生产方式 156
三、社会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157
(一)社会的本质 157
(二)社会的基本结构 158
四、社会意识 165
(一)社会意识的本质与特点 165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169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172
第六章 群众观: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80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80
(一)关于人民群众的两种对立观点 180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81
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4
(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184
(二)无产阶级领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85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86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187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188
第七章 发展观:人的永恒追求与崇高理想 189
一、社会发展 189
(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89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 190
(三)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92
(四)社会发展的科学要求 218
二、人的发展 222
(一)人的本质与价值 222
(二)以人为本与人的全面发展 224
(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226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