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经济集聚 1
第二节 空间相互作用 4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6
第四节 学科发展脉络 7
第五节 理解城市与区域 8
第一篇 理论进展 17
第二章 古典区位理论 17
第一节 杜能的理论 17
第二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21
第三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4
第四节 马歇尔的集聚外部性理论 27
第三章 单中心城市模型 31
第一节 模型的提出 31
第二节 单中心城市 31
第三节 AMM模型——非技术性描述 33
第四节 AMM模型——技术性描述 35
第四章 Hotelling模型 40
第一节 非完全竞争下的集聚 40
第二节 Hotelling模型及其修正 41
第三节 空间Cournot数量竞争 45
第四节 空间Bertrand价格竞争 47
第五章 新经济地理学 52
第一节 一个简单的例子 52
第二节 几个基本概念 54
第三节 核心边缘模型 58
第四节 新经济地理的发展 68
第六章 经济集聚:地理、制度与演化 72
第一节 集聚因素 72
第二节 地理 76
第三节 制度 78
第四节 演化 80
第二篇 产业 91
第七章 产业集聚及其效率 91
第一节 产业分类 91
第二节 产业集聚及其形态 95
第三节 集聚的测度 102
第四节 集聚效率 105
第五节 中国的产业集聚 108
第八章 跨国公司与生产全球化 118
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 118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成长 119
第三节 生产全球化 127
第四节 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区位 135
第三篇 城市 143
第九章 城市与城市化 143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标准 143
第二节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 152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化 158
第四节 人口流动及其原因 162
第五节 土地的城市化 168
第六节 中国城市化的两大制度背景 172
第十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城市体系 182
第一节 早期理论探索 182
第二节 单中心城市 184
第三节 多中心城市 188
第四节 职住分离与居住分割 190
第五节 城市体系 194
第六节 城市群 200
第七节 最优城市规模与城市分层 204
第十一章 城市房地产市场 214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 214
第二节 房地产需求 219
第三节 房地产供给 225
第四节 Hedonic定价法 227
第五节 城市间的住房价格关系 229
第六节 消费城市与城市宜居性 234
第七节 中国住房制度沿革 236
第四篇 区域 247
第十二章 区域差异与趋同 247
第一节 世界与中国的区域差异 247
第二节 区域差距的测量方法 255
第三节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258
第四节 钟形曲线与发展战略 262
第五节 区域趋同 265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发展 271
第一节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 271
第二节 地区经济增长的中国因素 276
第三节 中国的地区分割 280
第四节 中国环境Kuznets曲线与污染趋同 283
第五篇 地方政府与政策 293
第十四章 地方公共经济 293
第一节 地方政府及其职能 293
第二节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 297
第三节 投票与用脚投票 303
第四节 地方政府竞争 307
第五节 中国城市的行政性与政治的集中 312
第十五章 城市与区域政策概论 319
第一节 政策的概念与体系 319
第二节 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322
第三节 基础设施政策 327
第四节 转移支付政策 330
第十六章 城市与区域政策专论 335
第一节 环境政策 335
第二节 贫困与扶贫政策 339
第三节 区划政策 341
第四节 城市交通政策 345
第五节 城市营销 349
第六节 大都市区治理 352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与区域政策 359
第一节 1949年之前的发展思想 359
第二节 1949年以来的政策 362
第三节 开放政策 367
附录 375
附录1 主要期刊与文献资料 375
附录2 常用数据库 376
附录3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教学建议 376
后记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