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两种不同的创造物? 1
1.1 人性化趋势模型:重返伊甸园 5
1.2 主要文献 7
1.3 媒介的证词 9
1.4 证伪主义的方法 11
1.5 局限性:研究未涉及之处 12
第一部分 人性化趋势理论的来龙去脉 21
2 作为延伸的技术 21
2.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假神 21
2.2 R.巴克明斯特·富勒:眼睛等于眼镜 24
2.3 爱德华·霍尔:蜘蛛网和电视网络——延伸的生物学目的 27
2.4 马歇尔·麦克卢汉(Ⅰ):人类是技术的产物 28
2.5 马歇尔·麦克卢汉(Ⅱ):口头、书面和电子——人性化趋势般的模式 32
3 媒介进化的启示 37
3.1 彼得·梅达沃:技术进化理论 37
3.2 拉马克、达尔文以及泰尔哈德:进化的模型 39
3.3 刘易斯·芒福德:遗失的发现 43
3.4 哈罗德·英尼斯:辩证的媒介家 46
4 相似物与特定物 54
4.1 诺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和转换 55
4.2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双极心理 61
4.3 卡尔·波普尔:达尔文式思想进化 63
4.4 诺伯特·维纳与控制论:人性化趋势进化论中的“为什么” 70
4.5 人脑、电脑、心灵 73
4.6 世界级的媒介:泰尔哈德的心智圈 74
4.7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完美收尾的电影 78
4.8 安德烈·巴赞:人性化趋势的目的 80
第二部分 人性化趋势理论的出现 89
5 物种的起源与发展 89
5.1 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早期的表现形式 90
5.2 印刷:处于转折之中 91
5.3 电报和摄影摄像:两个伟大的分支 94
5.4 电报:再现前技术时代的过程 95
5.5 摄影:再现前技术时代的内容 98
5.6 电影:超越戏剧的风景 101
5.7 留声机:为生命的声音“拍照” 104
5.8 “有声电影”:图像和声音的重聚 106
5.9 颜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107
5.10 摄影分支的电子同化:过程和内容的重新组合 108
5.11 电话和收音机:互动vs获取 110
5.12 先锋部队中的电视:“与实物等同”大小的屏幕、家庭视频录制功能、全息技术以及光缆通信 111
6 媒介进化的规则:适者生存 117
6.1 “人类生态位”中的媒介 117
6.2 精准再现与大范围重现 121
6.3 “净优势”原则 121
6.4 重现vs延伸 122
6.5 共同进化与趋同 123
6.6 抽象的持续性 125
7 未来的融合 139
7.1 机动性与获取:电线、无线电波和光束 139
7.2 观察终点:全息摄影和第三维度的再现 141
7.3 衰老的继承者:可视电话 143
7.4 互动终点:谈话和行走的再组合 146
8 总结 149
9 观察中心! 154
9.1 合适的怪兽 154
9.2 梦想与行动:不可消除的差别 155
9.3 人类的选择 156
注释 160
参考文献 169
词汇表 183
后记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