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文化史范畴中的画史之变 1
第二篇 盛唐白画之成立与笔描能力之扩展 17
一 前言 17
二 唐代文献里的“白画” 21
三 盛唐白画实例的分析 27
四 传统笔描与西来的凹凸法 30
五 隋唐的大成与传统笔描之再生 44
六 余论:本土艺术传统与外来刺激 51
第三篇 “幹惟画肉不画骨”别解——兼论“感神通灵”观在中国画史上的没落 56
一 前言 56
二 有关诸说的检讨 57
三 《丹青引》与“感神通灵”观 71
四 后世的误解与“感神通灵”观的没落 79
五 文人与中唐以后的画坛情势 83
第四篇 南宋的两种规鉴画 93
一 “伦理的人物画”之检讨 93
二 以君主为对象的规鉴画 95
三 早期的“画像规鉴图” 97
四 马麟的《圣贤图》 107
五 早期的“故实规鉴画” 123
六 《却坐图》与《折槛图》 131
七 余论 138
第五篇 有关唐棣及元代李郭风格发展之若干问题 140
一 前言 140
二 唐棣(1287—1355)生卒年新订 144
三 唐棣与赵孟頫关系之检讨 148
四 李郭画风中的政治意识 157
五 北籍权宦对李郭风格之支持 166
六 元代文化环境之变与李郭山水画风之衰落 177
七 余论 192
第六篇 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 195
一 有关浙派兴衰的问题 195
二 明初宫廷绘画的取向 199
三 浙派的兴起与金陵的贵族 208
四 吴伟生平与金陵 220
五 吴伟画风与金陵 223
六 金陵浙派势力之衰退 234
七 金陵文化环境之改变与纯文人艺术品味 244
第七篇 《雨余春树》与明代中期苏州之送别图 249
一 前言 249
二 文徵明的《雨余春树》 251
三 送别图的模式与流变 257
四 一个文化史的解释 271
五 余论:《雨余春树》的意义 279
第八篇 嘉靖新政与文徵明画风之转变 282
一 前言 282
二 文徵明受荐入京 287
三 嘉靖新政实况与《燕山春色》 295
四 左顺门事件与其后之文徵明 307
五 返家后之文徵明与《松壑飞泉》 314
六 余论 322
第九篇 失意文士的避居山水——论16世纪山水画中的文派风格 325
一 前言 325
二 清逸深秀的山水风格 330
三 避居生活的山水画 339
四 苏州的失意文士 352
五 南京的失意文士 356
六 江南对“避居山水”的需求 361
七 “避居山水”风格的失落 368
第十篇 石涛、王原祁合作《兰竹图》的问题 372
一 前言 372
二 《兰竹图》上所谓的“合作” 372
三 石涛与王原祁关系之检讨 382
四 合作画之变型及其文化意义 388
五 小结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