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需要董事会 1
1.1 董事会的法律原则 2
1.2 效率理论的解释 9
1.3 历史和政治理论的考察 11
1.4 日本和中国近代化中的董事会 17
1.5 现有制度的检讨 27
2 董事会的中国模式 31
2.1 董事会的角色光谱 33
2.2 中国的股东本位 42
2.3 中国董事会权力的考察 47
2.4 假定冲突和制度反应 50
2.5 中国模式的制度和思想渊源 54
3 中国模式的公司治理 60
3.1 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 61
3.2 公司法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65
3.3 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67
3.4 中国公司法的路径依赖 71
3.5 进化的可能、局限和路径 74
4 忠实义务 77
4.1 中国的规则和改进方案 81
4.2 已有实践和法律责任 85
4.3 公司利益的缺失 93
4.4 理论追踪的解释 103
5 注意义务模式的领导责任 107
5.1 政治责任还是法律责任 111
5.2 领导责任的界定 119
5.3 督导系统的责任 127
5.4 激励和组织公共性 132
6 业务判断规则 137
6.1 内涵和适用 138
6.2 由来和进化 142
6.3 标准和批评 148
6.4 价值和技术 156
6.5 辩护、理性和借鉴 165
7 中国公司理论的检讨 171
7.1 财产还是人格 179
7.2 Stockholder vs. Stakeholder 189
7.3 公共性维度下的公司 200
7.4 公共性理论 205
并非结论 209
后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