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灵修传统与灵修体验 1
一、灵修的语义分析 1
二、灵修与宗教 2
三、静观、默想与专注 5
四、苦行精神与内在动能 8
五、灵修学与社会向度 9
六、本书的主题 11
第二章 灵修传统的历史分析 13
一、原初灵修观 13
二、轴心时代 15
三、《奥义书》 16
四、《圣经》与灵修式阅读 17
五、希腊智慧 22
六、中国思想的形成与灵性维度 24
七、佛教 26
八、道教、禅宗与中国灵修观的演变 28
九、《圣经》与基督精神 31
十、伊斯兰灵修观 34
十一、基督宗教神秘家 35
十二、跨文化灵修学的现状与未来 39
第三章 内在世界的结构 42
天心与人心的交融 43
原道:《淮南子》卷七《精神训》 43
灵魂的喜乐 45
中国佛学的心论 47
康德的星空与心动 55
灵契架构的对比 63
平心与无所住心 63
从《新约》看自我与无我 69
第四章 静观的阶段与法则 79
心灵旅程的阶段性 80
心向上帝之旅 80
神秘神学论 82
九年而大妙:《庄子·寓言第二十七》 84
人与神的友谊 85
灵修深度与生活体验 90
处中得道:《四十二章 经》 90
十七种不像祈祷的祈祷 92
活泼的静观 100
听见人类的哭声 102
第五章 经文与实践 112
经典的文本诠释 113
破相明理:《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113
菩萨佛土:《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115
《圣经》叙事的文学分析:读《圣经五十画像》 117
诠释经文·展演人生 120
灵修、《圣经》剧与心理剧 120
创造性人物的基本态度 123
在游戏中寻找天主 131
辅助内心的图像 140
经典与生命的整合 144
崭新的“出发点” 144
人生故事与《圣经》互相诠释 148
从《圣经》的舞台到人生的舞台 153
灵修过程的深化 156
《圣经》剧加深灵修的每一步 156
特别时刻的演出 162
机会与界限 165
第六章 影像与象征 171
祈求的诗意路程 172
《雅歌》:情诗的灵性召唤 172
《忏悔录》引言 175
祈求:雪的三重意象 177
火与水的灵性旅程 180
火焰与沙漠:德日进在中国 180
大洋之人:甘易逢与海洋性情 194
上善与众恶:《道德经》中水的流动与谛听 200
第七章 仪式与灵修体验 201
仪式与灵修 202
伊希斯秘仪入会礼 202
《黄庭内景经》:内化道教仪式的体验 204
仪式的中介者 207
从戏耍中看韩国库教 207
人与灵的共同修行 219
和解与礼仪 226
呼唤宽恕的社会礼仪 226
刺绣:编织回忆与信仰 230
第八章 原初宗教与灵修体验 233
少数民族的仪式与认同 235
欢庆与哀悼:仪式的更新与消失 235
安慰生者与引领灵魂的葬礼 238
巫术、萨满与基督宗教的相遇 240
我如何成为女巫师 240
澳洲原住民的求诊之道 242
雪地民族的新萨满运动 251
第九章 女性与神性 260
女性与神性的辩证 261
以女性解读神性——平路与魏明德的对话 261
女性神学的思考进路 268
男性·女性·神性 274
女信徒的人间行路 279
入世的出家人 279
女性在慈济 285
面纱下的伊斯兰 294
女人起驾——女童乩的性别特质 303
第十章 对话与灵性 312
灵修传统的对话与合作 313
利玛窦与中西对话 313
灵修力量与全球挑战 325
宗教对话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330
与神对话 343
异乡人 343
启示与智慧:语言回应共同的召唤 349
智慧的流动性·启示的开放性 351
第十一章 艺术与灵修 354
文本与影像的心灵觉观 355
灌溉心中的树 355
探见奥秘:四部电影中的灵性与天光 358
天国的比喻 365
绘画与音乐的心灵地图 373
追随自由的风 373
一盏声音的灯 379
巴赫音乐与神学 383
第十二章 当代灵修表达 399
现代人的静坐 400
变成你自己 400
瑜伽在西方 405
灵修与社会挑战 413
佛教与麻风病 413
在极端贫瘠的土地上种梦 417
冒险的精神生活 421
低限生活的智慧:读《需要多少才足够》 421
年老的滋味 424
放胆思考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