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义理学转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何图更于程朱之外,复有论说乎?」 ——概说清代的义理学转型 1

一、前言 2

二、明清之际学术典范转移的历史条件 5

三、在经典诠释基础上的新义理学 13

(一)破与立——理学和清代新义理学间的紧张性 13

(二)从理学到清代新义理学的「证体/实践」两种传统 19

1.从「天理」到「事理、情理」的价值转移 23

2.从「黜情」到「尊情」的情性观 24

3.从「主观存养」到「客观事为」的工夫论 27

4.从「守常」到「通变」的实践观 28

5.从「义利之辨」到「义利合一」的自我追求 29

四、戴震与孟、荀义理立场之比较 31

(一)戴震「礼义为性」的性善立场 32

(二)戴震「理气合一」、「形神不二」的天道观 36

(三)戴震有别于荀子的「以学养智」工夫观 38

五、近现代化思维的前概念——「乾嘉新义理学」之义理转型 40

六、结语 43

第二章 典范过渡——陈确的新理欲观与颜元的「实行」观 61

一、前言 62

二、陈确《大学辨》主张《大学》废经的影响 65

三、陈确新理欲观对理学「去欲」主张之反命题 67

四、陈确肯定士人营生的「治生论」与颜元「以义为利」的新义利观 71

五、颜元强调习行经济的「实行」哲学 77

六、宋明儒与清儒对「上达/下学」之学的畸轻畸重 82

七、结语 86

第三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汉宋之争」 101

一、前言 102

二、儒学的形上取向和经验取向两种义理类型 105

三、儒学两种义理类型在清代的交锋——「汉宋之争」 111

(一)方东树及《汉学商兑》鲜明的宋学立场 112

(二)尊汉黜宋的乾嘉新义理学 120

(三)从经典考据到哲学层次的「汉宋之争」 126

1. 必也先正名 126

2.清代「汉宋之争」的焦点 130

四、结语 142

第四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四书》诠释——以《论语正义》、《孟子正义》为观察对象 161

一、前言 162

二、清代的义理学转型及其意义 164

三、发扬礼治理想的礼学传统 170

四、兼重义利的「义利合一」观 175

(一)清以前崇公抑私的义利观 181

(二)清儒区别私、利、欲的「不害义」层次 183

五、尊情尚智的道德观 190

(一)尊情的情性观 192

(二)绾合德、智的重智道德观 199

六、通权达变——强调经验判断的道德观 202

七、结语 207

第五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文学之呼应——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观察对象 227

一、前言 228

二、清廷「崇儒重道」下僵化的「实用性」理学 230

三、「天理↓情理」的思想变迁与《红楼梦》的阶级伦理反映 233

(一)对以「天理」结合阶级伦理的绝对道德质疑 235

(二)对「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伦理质疑 238

(三)腐败儒教的形象描绘 240

四、「存理灭欲↓通情遂欲」与《儒林外史》的名教虚伪刻划 241

(一)揭露「存理灭欲」的名教腐败面 244

1.假·虚伪士风的「假道学」刻划 245

2.陋·腐儒庸俗迂陋的形象素描 247

3.壞·劣恶宫绅的群像图写 252

(二)从「儒士」到「名士」——人生价值之重新探索 256

五、结语 262

第六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儒学之现代化 273

一、前言 274

二、明清思想变构的近现代化意义 277

三、从经验视角切入的清学观察 280

四、经验取向的清代新义理学 287

(一)「理」的经验落实 288

(二)阐扬自然人性论 292

(三)反对道德的绝对主义 297

五、结语 300

第七章 翻过乾嘉新义理学又一页——从「变器」到「变道」的晚清现代化启蒙思潮 309

一、前言 309

二、康有为跨出封建藩篱的儒学现代化转向 311

(一)「托古改制」的经世之学 313

(二)《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对封建纲常之动摇 318

(三)「援西入儒」之经典诠释现代化转向 324

(四)创造性诠释与「尊儒?叛儒?」之辨 327

三、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的新仁学思想 331

(一)从阮元的「相人偶」仁论到谭嗣同的《仁学》新说 332

(二)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强调平等精神的仁学观 339

1.「道通为一」之平等强调 340

2.「以仁黜礼」之纲常否定 343

3.「崇奢黜俭」之富民主张 346

四、结语 350

第八章 结论:从「宋明理学」到「明清气学」的儒学嬗变 365

一、总说「明清气学」 365

二、「明清气学」对「宋明理学」的典范取代 366

(一)张载的「气一元论」与「明清气学」 368

(二)张载气论与「明清气学」殊异的时代课题与学术关怀 372

(三)「明清气学」对「气质」之善的肯定与突破 374

三、「乾嘉新义理学」对「明清气学」的突破与理论深化 379

四、以「乾嘉新义理学」为主轴的「清代新义理学」 388

(一)从「天理」到「事理」与「情理」的核心价值转换 389

(二)强调礼治理想的「礼学」传统 390

(三)从「黜情」到「尊情」的情性观 391

(四)绾合德、智的「重智」道德观 392

(五)从「求利害义」到「义利合一」的新义利观 393

(六)从「主观存养」到「客观事为」的工夫论 395

五、传统与现代交会的「清代新义理学」 396

参考书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