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1
一、发展动力理论 1
. 1
导论:发展业绩与发展动因 1
1 问题的提出/3 1
2 前人的研究/9 1
3 格申克龙的“落后优势”假说/16 1
目录 1
4 政府第一推动力假说/42 2
8 竞赛过程与发展策略/62 2
7 发展动力转换假说/56 2
6 后发利益递减假说/52 2
5 先发利益递增假说/48 2
发展动力理论——本人的假说 2
3 后发利益驱动假说/36 2
2 先发利益驱动假说/32 2
1 发展的相对概念与原理: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27 2
. 2
4 专业分工理论与技术差距模型/85 3
3 先发利益驱动(内生技术进步)模型/77 3
5 后发利益驱动模型/92 3
. 3
2 古典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模型/70 3
1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67 3
经济增长模型——评述与借鉴 3
二、中国的技术性后发利益 4
. 4
物质资本积累与利用外资 4
1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105 4
2 外资引进与后发利益/115 4
3 引进外资与内部积累的关系/132 4
. 5
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借贷” 5
1 中国的人口规模与人力资源/136 5
2 中国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142 5
3 中国的“人力资本借贷”/155 5
3 中国的技术引进及案例分析/174 6
2 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165 6
4 技术引进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85 6
. 6
技术引进式技术进步 6
1 知识、技术与后发利益/163 6
三、中国的制度性后发利益 7
. 7
后发优势驱动型发展战略 7
1 改革开放前的赶超型发展战略/196 7
2 改革开放后的追赶型发展战略/206 7
3 战略转变与后发利益的得失/211 7
. 8
发展的制度选择与体制改革 8
1 计划经济体制与制度模仿/214 8
2 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学习/222 8
3 渐进式改革与发展动力/237 8
1 行政指令性计划与政府直接推动/251 9
2 改革开放政策与政府间接推动/256 9
. 9
发展计划与发展政策 9
四、结构动力与贸易动因 10
产业结构消长 10
1 重工业化与我国经济结构的失衡/274 10
2 经济结构的调整(1979~1997)/281 10
3 产业结构高度化/288 10
3 沿海地区优先发展/301 11
5 中西部地区的开发/318 11
4 “发展极”与“增长中心”的超前发展/306 11
1 中国的结构动力: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294 11
2 内地“三线”建设与平衡发展/296 11
地区平衡与非平衡发展 11
. 11
. 12
对外贸易与后发利益 12
1 贸易动因假说:先发利益与后发利益/326 12
2 中国封闭年代有限贸易的缓慢发展/334 12
3 开放以来综合贸易的快速发展/33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