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知识考古/谱系学”视阈中的文学史问题 1
第一节 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与“知识谱系学” 2
第二节 “知识”与“文学性” 14
第三节 “知识化”与“价值评判” 23
第一章 “文学史”与“历史” 31
第一节 “历史”之建构 33
第二节 “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45
第三节 “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新(现代)文学史”写作 69
第二章 “文学史”与“制度” 106
第一节 制度转换:从“天下中国”到“民族国家” 112
第二节 “文学史”的功能 125
第三节 制度规约下的“文学史”写作 137
第三章 “反文学史”命题 150
第一节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151
第二节 没有“现代文学”,何来“古代文学”? 169
第三节 没有“当代文学”,何来“现代文学”? 179
第四章 “左翼文学”的“现代性” 190
第一节 没有“五四文学”,何来“左翼文学”? 197
第二节 道德批判与知识反省——以巴金《随想录》为例 218
第五章 几个“关键词” 265
第一节 “文学性” 266
第二节 “个人性” 279
第三节 “日常生活” 293
第六章 “中国问题”“中国方法”与“中国性” 313
第一节 民族国家框架中的文化认同 316
第二节 “国学”即“西学” 331
第三节 “普遍性”与“特殊性” 345
第四节 “中国性”及其“中国的现代性” 360
结语 文学的“内”与“外” 372
2006年版后记 391
2018年版后记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