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辜正坤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2225676
  • 页数:6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总体方向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西诗歌鉴赏理论和翻译标准系统,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诗歌理论、诗歌翻译、诗歌赏析及诗歌比较构建一个多层面的框架,各部分互相贯通、互为表里。

卷一 中西诗歌鉴赏与比较理论 3

绪论 3

第一章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汉语:汉诗媒介之妙蒂所在 6

1.1 诗歌视象美 6

1.1.1 语意视象美 6

1.1.2 语形视象美 11

1.2 中西诗音象美比较 20

1.2.1 节奏与韵式、一元与多元 20

1.2.2 音义同构现象与汉诗音象美 24

1.3 诗歌义象美 27

1.4 诗歌事象美 32

1.5 诗歌味象美 35

1.5.1 画味 35

1.5.2 韵味 36

1.5.3 气味 37

1.5.4 情味 39

1.6 小结 40

第二章 中西诗义钩玄录 41

第三章 东西诗阴阳对立七大潮 47

第四章 中西诗歌鉴赏十角度 55

4.1 时间角度 55

4.2 空间角度 56

4.3 作者角度 57

4.4 作品角度 58

4.5 读者角度 59

4.5.1 被动读者角度 59

4.5.2 主动读者角度 59

4.6 年龄角度 60

4.7 性别角度 62

4.8 社会文化角度 63

4.9 阐释者角度 63

4.10 译者角度 64

第五章 中西诗五功能与鉴赏五标准 65

5.1 诗歌的五功能及其互补性 65

5.2 诗歌的五功能与阴阳元泛诗的关系 68

5.3 诗歌五功能与鉴赏五标准 70

5.4 诗歌鉴赏五标准和十角度的应用 72

5.4.1 论点甲:语言雕琢的诗是好诗:一吟双泪流 72

5.4.2 论点乙:语言雕琢的诗不是好诗 75

5.4.3 论点丙:李白、杜甫优劣论 76

第六章 中国诗坛的现当代复兴——中国20世纪纯抒情诗综论 81

第七章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中西诗作品比较 87

7.1 比较文学学科定位探源 87

7.1.1 比较文学学科正名的重要性 87

7.1.2 传统比较文学与传统比较语言学在学理上遥相呼应 87

7.1.3 Littérature Comparée本不该翻译成“比较文学” 90

7.1.4 法国比较文学学派已不是核心的比较文学学派 91

7.1.5 元比较文学—亚比较文学—泛比较文学 93

7.1.6 对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批评 98

7.1.7 中西比较文学应该是21世纪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心 99

7.2 中西诗坛两绝唱:《荒原》与《凤凰涅槃》 100

7.2.1 诗人与诗威 101

7.2.2 《奥义书》与泛神论 108

7.2.3 水火与生死 114

7.2.4 尝试与成功——《荒原》和《凤凰涅槃》语言风格略论 119

7.3 爱伦·坡的《乌鸦》与茅盾的《叩门》比较 125

卷二 中西诗歌鉴赏举隅 137

第八章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举隅 137

李白 137

蜀道难 138

王湾 141

次北固山下 141

崔颢 142

黄鹤楼 142

高适 143

别董大(其一) 143

燕歌行 144

刘长卿 14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6

王建 147

宫词一百首(选一) 147

十五夜望月 147

张祜 148

宫词二首(其一) 148

李贺 149

李凭箜篌引 149

雁门太守行 151

南园十三首(其五) 152

南园十三首(其六) 152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153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154

致酒行 155

温庭筠 156

商山早行 156

更漏子 157

梦江南 158

罗隐 159

西施 159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159

韦庄 160

荷叶杯 160

金昌绪 161

春怨 161

谭用之 162

秋宿湘江遇雨 162

无名氏 163

金缕衣 163

冯延巳 164

谒金门 164

李璟 165

摊破浣溪沙 165

王禹偁 166

点绛唇·感兴 166

林逋 167

园梅 167

范仲淹 168

渔家傲 168

张先 169

天仙子 169

晏殊 170

浣溪沙 170

踏莎行 171

蝶恋花 172

欧阳修 172

蝶恋花 173

采桑子(其四) 173

王安石 174

桂枝香·金陵怀古 174

晏几道 176

临江仙 176

阮郎归 177

苏轼 17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78

水调歌头 179

题西林壁 180

念奴娇·赤壁怀古 180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181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83

蝶恋花 183

黄庭坚 184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选一) 184

清平乐 185

贺铸 186

青玉案 186

张元干 187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87

陆游 189

剑门道中遇微雨 189

诉衷情 189

卜算子·咏梅 190

范成大 191

秦楼月 191

杨万里 192

小池 192

张孝祥 193

念奴娇·过洞庭 193

陈亮 194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194

姜夔 195

暗香 195

疏影 196

刘克庄 197

贺新郎·九日 198

史达祖 199

双双燕·咏燕 199

吴文英 200

风入松 200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201

关汉卿 203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203

蒋捷 206

贺新郎·兵后寓吴 206

虞美人·听雨 207

第九章 西方名诗鉴赏举隅 209

荷马 209

世代如落叶 210

阿尔凯奥斯 211

进酒歌 212

萨福 214

致阿那克托里亚 214

夜 216

断章(105) 217

欧玛尔·海亚姆 218

《鲁拜集》诗选(3首) 218

第1首 218

第3首 219

第12首 219

威廉·莎士比亚 220

第18首 220

第29首 222

第66首 225

第73首 228

第94首 229

第129首 231

第65首 233

第71首 234

第104首 234

第117首 235

第124首 235

第128首 236

《麦克白斯》选段欣赏 236

龙萨 239

《致爱伦十四行诗》(选一) 240

普希金 241

焚毁的信(1825) 241

乌云 242

爱伦·坡 243

安娜贝尔·李 243

丁尼生 245

鹰 245

威廉·华兹华斯 246

咏水仙 246

罗伯特·弗罗斯特 249

雪夜林边驻脚 249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250

红色的手推车 251

佛瑞诺 252

野忍冬花(野杜鹃花) 252

在巴比伦河边 254

第十章 诗歌评论另类编 256

10.1 毛泽东诗词评论及翻译 256

10.2 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序 269

10.3 后殖民主义、艺术侵权、国家大剧院与诗歌艺术 271

10.3.1 艺术侵权与安德鲁的所谓现代国家大剧院模型设计 271

10.3.2 后殖民主义与泡浑蛋形国家大剧院 274

10.3.3 对安德鲁先生的辩词的反辩词 275

10.3.4 当代建筑艺术的诗歌艺术性投射 278

10.4 当代民间诗人创作随感录 281

10.5 中西诗余论——中西诗与当代人类世界的命运 282

卷三 翻译理论与技巧 289

第十一章 翻译理论部分:玄翻译学引论 289

11.1 何谓玄翻译学 289

11.2 翻译的定义与本质 291

11.3 翻译学体系框架略论 292

11.4 对翻译理论术语的厘定 295

11.4.1 第一原则:总要质疑译学界现行术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总要挑战因袭、公认的观点和术语 296

11.4.2 典型个案研究之一:挑战盲信 296

11.4.3 第二原则:总要警惕自我辩解 297

11.4.4 典型个案研究之二 297

11.4.5 第三原则:总要警惕修辞手段的误用 298

11.4.6 典型个案研究之三:质疑公认的比喻 298

11.5 创建翻译批评标准的前导原则 299

11.5.1 翻译批评的对象 299

11.5.2 建立翻译理论批评标准的前导原则 299

11.5.3 建立翻译对策和译作批评标准的前导原则 309

第十二章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315

12.1 翻译标准难题何以久攻不克? 315

12.2 何谓立体思维方式 315

12.3 具体翻译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 317

12.4 具体翻译标准多元化 317

12.5 翻译的绝对标准就是原作本身 318

12.6 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 319

12.7 标准系统:绝对标准—最高标准—具体标准 320

12.7.1 多元具体标准群的设立 321

12.8 标准系统划分的重要性 325

12.9 翻译标准系统内部的辩证关系 326

12.10 近似度与原作—译作球形空间比较 327

12.11 翻译标准系统中的可变主次标准问题 329

12.12 多元翻译标准的互补性 330

12.13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的实际意义 330

第十三章 多元化翻译标准存在的客观依据 332

13.1 翻译的多功能 332

13.1.1 翻译的第一功能:摹拟信息 332

13.1.2 翻译的第二功能:揭示思维模式 333

13.1.3 翻译的第三功能:翻译活动本身的审美娱乐性 335

13.1.4 翻译的第四功能:丰富译入语和译入语国家文学与文化 337

13.1.5 翻译的第五功能:缩小世界语言距离 338

13.2 人类审美趣味多样化 339

13.3 读者及译者的多层次 343

13.4 小结 345

第十四章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与翻译学经典命题辩证 347

14.1 直译与意译问题 347

14.2 诗歌可译与不可译问题 349

14.3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 352

14.4 超过原作的译作是最佳译作辩 354

14.5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境辩 355

第十五章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与西诗汉译词曲体问题 357

第十六章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 370

16.1 何谓筛选积淀重译论—文化积淀性创作论 371

16.1.1 筛选积淀重译的学理依据:保护人类的创造性得到持续增长 371

16.1.2 不借鉴旧译的危害性 372

16.1.3 筛选积淀重译的好处 373

16.2 筛选积淀重译论的法理学重构 374

16.2.1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当代西式著作权法的冲突 374

16.2.2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我国传统学术不成文法的通融性 374

16.2.3 建构中西合璧式的有关翻译作品权益的新著作权法 375

16.3 筛选积淀重译法与传统的重译论的区别 375

16.4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通常的校译法的区别 376

16.5 筛选积淀重译与文化承传创造论的关系 376

第十七章 翻译批评新论与翻译界现状略评 378

17.1 当代译坛译道三病 379

17.2 当代译坛译论指弊 379

17.3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建构基本学术要求刍论 380

17.4 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看理论建构问题 385

17.5 从彩虹翻译奖看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的现状 387

17.5.1 关于彩虹翻译奖候选人杨德豫《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译本的审读报告 388

17.5.2 关于彩虹翻译奖候选人屠岸《济慈诗选》译本的审读报告 391

17.5.3 关于彩虹翻译奖候选人王焕生《荷马史诗·奥德赛》汉译本的审读报告 396

17.6 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辨 398

17.6.1 翻译主体概念厘定 398

17.6.2 从佛经翻译看古代翻译家的地位 400

17.6.3 中国当代翻译家的尴尬地位 401

17.6.4 翻译活动与创作活动价值比较 402

17.6.5 地道的译文与地道的原文——归化与异化论 403

17.6.6 从《金刚经》的翻译看归化与异化翻译对策的千年对阵 405

17.6.7 翻译家的个性往往可以决定翻译行为和翻译理论的走向 407

第十八章 诗歌翻译对策与技巧 409

18.1 以英国诗人罗赛蒂的《闪光》为例探讨英诗汉译技巧 409

18.2 翻译罗赛蒂此诗的理论准备 413

18.3 外汉翻译中的归化还原增色—减色翻译对策 416

18.4 翻译对策举隅 418

18.4.1 译文一翻译对策举隅 418

18.4.2 译文二翻译对策举隅 419

18.4.3 译文三翻译对策举隅 419

18.4.4 译文四翻译对策举隅 420

18.5 从莎士比亚商籁体诗翻译看翻译对策 422

18.5.1 莎士比亚商籁体诗简介 422

18.5.2 关于莎士比亚商籁体诗的翻译对策问题 424

18.6 中诗西渐译例品味 427

18.6.1 对西方汉学家《关雎》英译之批评 427

18.7 中西爱情诗翻译赘言 436

18.8 中国古代及近百年诗歌翻译概论与理论研究新领域 437

18.8.1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成就略论 437

18.8.2 中国近百年来诗歌翻译成就与翻译观略论 439

18.8.3 中国诗歌翻译理论发展的新领域 442

第十九章 美文翻译技巧 446

19.1 从《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论散文翻译技巧 446

19.2 书名标题翻译问题 453

卷四 翻译与学术文化 459

第二十章 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 459

20.1 博弈论——何以当了冠军就必须去下棋 459

20.2 蒲鲁东:哲学并不贫困,贫困的是人 461

20.3 悲剧:属于中国还是西方 463

20.4 中国人何以失掉了人格 464

20.5 “元”、“玄”辩义——中西术语二“元”错位 465

20.6 史诗未必真诗 467

20.7 主客颠倒说异化 467

20.8 语言何曾转向 468

20.9 产品不等于“对象” 469

20.10 意识形态与思想潮流 469

20.11 再现表现与写实写情 470

20.12 存在主义不等于人道主义 471

20.13 明白清楚须借条分缕析 472

第二十一章 翻译与文化 474

21.1 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一千年 474

21.2 元散曲概论与英译——《元散曲150首》序 486

21.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中国文化学派的兴起 490

21.3.1 对翻译研究的文学学派的评价 491

21.3.2 对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的评价 491

21.3.3 对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的评价 492

21.3.4 所谓国际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纪略 495

21.3.5 中国:100年前翻译领域的文化取向 496

21.3.6 小结 501

第二十二章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答疑 502

22.1 诗歌Wild Nights的翻译 502

22.1.1 如何看待“忠实”这个概念? 502

22.1.2 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如何兼容? 503

22.1.3 关于狄金森Wild Nights一诗译文的评论 504

22.2 辜正坤就Wild Nights译文答江先生 512

22.2.1 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有没有办法用汉语表达? 512

22.2.2 英语本色能够翻译吗? 522

22.2.3 是先形似而后神似还是先神似而后形似? 529

22.2.4 “Wild nights”这个词组是否只能“惟一”地翻译成“暴风雨夜”? 531

22.2.5 朱生豪先生将“wild night”译成“狂暴的夜晚”有没有道理? 534

22.2.6 Wild Nights是情诗还是宗教性思辨诗? 538

22.2.7 翻译能够等同于归化么? 543

22.2.8 如何看待翻译中的约定俗成论 544

22.2.9 白话文白话诗也可以是陈词滥调 544

22.2.10 中学老师的批阅、鉴定趣话 546

22.2.11 江先生的批阅、鉴定趣话 550

22.2.12 什么叫作“形式”? 552

22.2.13 世界上没有半个人在音节之间寻找形似的么? 553

22.2.14 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二音诗、三音诗、四音诗、五音诗&”么? 554

22.2.15 中国也有二音、三音、四音、五音&诗! 555

22.3 诗歌翻译批评 555

22.3.1 误译问题 556

22.3.2 汉语表达问题 560

篇终结语 诗论与译论合璧: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 574

参考文献 576

再版后记 602

附录 辜正坤教授主要著、译、校、编著作书目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