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人之初与神之初 6
第一节 儒耶发生的思想史考察 7
一、“绝地天通”与《摩西十诫》:相似的神权垄断 7
二、礼乐文化与希腊文化:宗教中的理性元素 14
三、孔子与耶稣:选择的殊途 19
第二节 儒耶殊途的天人观背景 38
一、中国传世文献中关于天地人的生成 38
二、天生蒸民——作为价值源头“天”向“人”的贯通 52
三、《圣经》中关于世界与人的创生 66
四、从中西天人观之差异看爱的起源 82
第三节 儒耶分殊的心理学探源 90
一、自我保存与种族保存 91
二、爱欲及其实现 97
第二章 一个人生与两个世界 102
第一节 周初宗教与礼乐文化 102
一、天地 103
二、神鬼 104
三、礼乐 105
第二节 儒家对无形世界的态度 107
一、生活世界:儒家所肯认的永恒本体 108
二、“未知生,焉知死”:儒家的死亡观 110
三、“存而不论”的原因分析 112
四、乐在其中:儒家的生活观 117
五、儒家提供的超越与不朽之路 120
第三节 天国与人世:基督教的两个世界 124
一、世界的创造和时间的开端 126
二、光明的上帝之国与黑暗的地上之国 130
三、两个国与两种爱 134
四、走向“非实在论”的天国观念 140
第三章 立爱自亲始与上帝就是爱 144
第一节 从人神关系三层次解读Agape 147
一、神对人的爱(Agape的本义) 148
二、人对神的爱 157
三、人对人的爱(Agape的引申义) 160
第二节 Agape的特质兼与Eros比较 165
一、自发 166
二、舍己 168
三、爱他 171
第三节 爱是什么?——仁爱观的形成及其与Agape的比较 176
一、儒家仁爱观以“孝悌”之爱为中心 179
二、仁爱向“孝悌”观的演进:“立爱自亲始” 181
第四节 先秦“孝悌”观的形成及其理论困境 185
一、《论语》中的“孝悌”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188
二、《大学》、《中庸》之“孝悌”观:修齐治平模式之确立 190
三、《孟子》之“孝悌”观:仁政即为大孝 194
第五节 孝爱方式之分析 199
一、“孝”:非对象性、时间性、间性(喜—忧、谏—从) 200
二、孝之艰难与“待养” 205
第六节 儒家与基督教“孝悌”观之比较 210
一、问题缘起:敬爱天主还是孝敬父母 211
二、上帝之爱与“孝悌”伦理——《马太福音》对“孝悌”的界定 211
三、人情之爱与“孝悌”伦理——“郭店竹简”中对“孝悌”的界定 215
四、爱天主与爱父母——基于“孝悌”观念之比较 222
第四章 “天地之大德曰生”与基督就是自由 228
第一节 “天地之大德曰生” 228
一、《周易》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 229
二、孔孟所谓“生” 230
三、“绿满窗前草不除” 234
第二节 基督就是自由 236
一、《圣经》中的自由 237
二、奥古斯丁与康德的诠释 240
第三节 协调他者的公义 242
一、儒家之“义” 245
二、《圣经》的“公义” 251
第四节 实践意义上“生”与“自由”的相通 253
第五节 现代新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尝试接榫 261
一、从“群己权界”开始 262
二、现代新儒家所理解的“自由” 264
第五章 忠恕之道与爱人如己 270
第一节 爱的施行:推己及人 271
一、忠恕之道 271
二、作为保证的良知良能 276
三、爱人如己的宗教向度 279
第二节 爱的范围:差等与选弃 287
一、爱有差等,施由亲始 287
二、选民的博爱 293
三、儒家和基督教各自的问题 301
第六章 “内圣外王”与基督圣爱 308
第一节 从“内圣外王”到仁者无敌 308
一、孔子的“内圣外王”精神 309
二、孟子“仁政”思想对“内圣外王”之落实 313
三、儒家政治思想及其反省 322
第二节 从上帝立法到基督圣爱 325
一、Agape对律法的改造 326
二、Agape对律法的成全 330
三、“自由”与“公义”的神圣起源 333
四、“上帝之物”与“恺撒之物” 337
第七章 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344
第一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44
一、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乐 344
二、如何而乐 347
三、中·和·乐 362
第二节 “我们有罪了!” 367
一、原初的背叛 367
二、“我们”如何有罪 368
三、优越与自遣 379
第三节 乐罪之辨 383
一、人神关系:主动与被动 384
二、人人关系:灵活与刚性 387
三、人祖关系:血统与选民 391
参考文献 396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