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修辞心理理据 3
认知语境与修辞话语的互动——以中学语文名篇改笔为例 3
基于受话心理的人称变换 15
基于受话心理的“有标”元语言 25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二——以鲁国尧《创造新词的心路历程》为例 33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三——以朱德熙《评改两篇说明文》为例 42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四——以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为例 50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五——以俞吾金《狮城舌战·辩论中的十大关系》为例 59
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六——以马建忠《马氏文通》中的《序》等副文本为例 68
第二篇 修辞审美理据 83
语言:美学家的诗意栖居之所——试析朱光潜修辞思想的主要特点 83
朱光潜修辞思想的要义 95
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建构 104
接受美学与语用学的契合——以伊泽尔文学语言观为个例 113
略谈文学语言的变异理解 120
空:作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以王维诗为例 127
因为诗,所以诗 136
第三篇 信息传播、科学教育和社会文化理据 141
试析信息传播视域下的公民语用能力 141
修辞与科学知识传播论纲 150
做学术研究先学好语文 163
从科技工作者的语文观析“三艺”之功用 167
语用能力与科学教育之和谐互动论——从马建忠的“规矩说”到孙中山的“津梁说” 173
胡适的“完全教育”思想——兼析胡适教育观的跨世纪前瞻性 187
素质教育的超功利性——来自胡适素质教育思想的启示 197
修辞与教育的互动——以教育家蔡元培的修辞思想为个案 204
试析禅宗对文学语言的影响——以王维诗中“空”的使用为例 215
“一带一路”语境下的宏观语言博弈 227
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 237
语言能力与领导智慧(摘要) 240
“大众狂欢”:一种必要而无奈的文化形态——关于文化消费主义倾向的理解(笔谈) 243
第四篇 语用逻辑、语义语法和词汇语义理据 247
基于语用逻辑的术语标准化问题 247
集合与语义场初探 257
话序建构之动因 268
略论语词线性组合的非线性特征——兼谈表达与接受的关系 275
数量短语的变异运用 282
“V(一)V”结构式补议 286
“老板”及其他 294
“酷”:汉语的“另类” 298
“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语义语法条件 302
《现代汉语词典》宜收“致哀”条——兼谈词典收词的词语竞争原则 311
词语交叉对释法利弊谈 317
“副”:作为一个一价语素——以“摩擦副”等“副”族词语为例的认知词法考察 326
“民”:作为一种后缀——以“彩民”“股民”“网民”“烟民”等为例 339
“核心期刊”的修辞分析 356
“读博士后”:老百姓的一个仿拟表达 364
汉语语义变异研究之修辞学考察——基于近30年来CSSCI来源期刊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 367
新世纪中国修辞学科概念术语研究综论 380
附录 399
《孟子》中的顶真语符 399
陈望道在因明学上的建树 405
后记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