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电磁兼容法律、法规、标准与市场准入 3
第1章 有关EMC的技术法规 3
1.1 国际贸易与技术壁垒协议中的有关规定 3
1.1.1 概况 3
1.1.2 国际贸易协议中的有关技术原则 5
1.1.3 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条款 5
1.2 欧洲地区EMC法规 5
1.2.1 18个指令概述 5
1.2.2 EMC指令综述 6
1.2.3 CE标记 9
1.3 发达国家技术法规 11
1.3.1 美国的有关法规 11
1.3.2 日本的有关法规 12
1.4 中国的有关法律与技术法规 13
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有关规定 13
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 13
1.4.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有关规定 14
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14
1.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15
1.4.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15
1.4.7 《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15
1.4.8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16
1.4.9 CNACL《实验室认可准则》对电磁兼容检测领域认可的补充要求(CNACL201-7-99) 16
第2章 EMC标准化组织工作 19
2.1 引言 19
2.2 IEC/CISPR 19
2.2.1 CISPR的职责范围 20
2.2.2 CISPR的组织机构 20
2.2.3 CISPR各分会及工作组 21
2.3 IEC/TC77 22
2.3.1 TC77的组织结构及主要任务 22
2.3.2 TC77全会 23
2.3.3 SC77A 24
2.3.4 SCCB 25
2.3.5 SC77C 25
2.3.6 TC77的出版物 26
2.4 与EMC有关的IEC各技术委员会间的协调 26
2.4.1 CISPR和TC77间的关系 26
2.4.2 与EMC相关的其他IEC技术委员会 27
2.5 有关地区和国家的EMC标准化组织 28
2.5.1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28
2.5.2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 29
2.5.3 英国标准学会(BSI) 29
2.5.4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 29
2.6 中国EMC标准化组织 30
2.6.1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0
2.6.2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 30
第3章 EMC国际标准、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标准 32
3.1 国际标准 32
3.1.1 标准体系、分类和制定程序 32
3.1.2 CISPR标准 34
3.1.3 IEC/TC77标准 38
3.2 欧洲标准 44
3.2.1 欧洲标准体系和分类 44
3.2.2 欧洲标准目录 46
3.3 发达国家标准 53
3.3.1 美国标准 53
3.3.2 德国标准 55
3.3.3 日本标准 57
第4章 中国EMC国家标准 59
4.1 标准体系和分类 59
4.2 标准溯源 59
4.3 国家标准制修订程序、编号和发布 60
4.4 EMC国家标准一览表 60
4.5 标准实施 64
第5章 市场准入与监督管理 66
5.1 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化管理有关规定 66
5.2 进出口商品检验有关规定 72
5.3 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 73
5.4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73
5.5 产品质量市场管理有关规定 75
第二篇 电磁兼容原理与测量基础 79
第6章 电磁兼容基础 79
6.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79
6.1.1 电磁兼容的定义 79
6.1.2 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 80
6.1.3 电磁干扰的危害 81
6.1.4 电磁兼容问题的早期解决 82
6.2 基本名词术语 82
6.3 测量单位 86
6.4 电磁骚扰源 90
6.4.1 自然骚扰源 90
6.4.2 人为骚扰源 91
6.5 电磁骚扰的传播 100
6.5.1 电磁噪声的频谱 100
6.5.2 骚扰源与接受器的耦合 102
6.5.3 传导耦合 102
6.5.4 辐射耦合的近场与远场 104
6.5.5 近场耦合 106
6.5.6 远场耦合 107
6.6 合格评定的80%/80%准则 108
6.7 电磁环境的分类 110
6.7.1 环境的电磁现象 111
6.7.2 端口的概念 112
6.7.3 环境分类与设备位置 112
第7章 供电网中的电磁现象 115
7.1 供电网中的高频传导骚扰 115
7.1.1 雷电 115
7.1.2 开关操作产生的电磁现象 118
7.2 供电网中的低频传导骚扰 123
7.2.1 谐波 123
7.2.2 三相电压不平衡 126
7.2.3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 127
7.2.4 电压波动和闪烁 127
7.2.5 电源频率变化 127
7.3 供电网络中的低频辐射 128
7.3.1 工频电场 128
7.3.2 工频磁场 129
7.4 供电网中的接地问题 130
7.4.1 接地分类 130
7.4.2 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 131
7.4.3 接地故障引起的骚扰 131
第8章 电磁骚扰测量接收机 133
8.1 术语 133
8.2 测量接收机基本原理 134
8.2.1 测量接收机的组成 134
8.2.2 测量接收机与场强仪的差异 135
8.3 准峰值测量接收机 135
8.3.1 基本特性 136
8.3.2 电压测量精度 136
8.3.3 脉冲响应 136
8.3.4 总选择性 138
8.4 峰值测量接收机 140
8.4.1 带宽 140
8.4.2 充放电时间常数 140
8.4.3 过载系数 141
8.4.4 电压测量精度 141
8.4.5 脉冲响应 141
8.5 平均值测量接收机 141
8.5.1 带宽 141
8.5.2 过载系数 141
8.5.3 电压测量精度 141
8.5.4 脉冲响应 142
8.5.5 总选择性 142
8.6 扫频测量接收机 143
第9章 辅助测量设备 144
9.1 天线 144
9.1.1 天线原理 144
9.1.2 天线计算中常用公式 145
9.2 天线类型及参数 146
9.3 人工电源网络 150
9.3.1 人工电源网络的作用 150
9.3.2 V型人工电源网络 150
9.3.3 △型人工电源网络 153
9.3.4 人工电源网络的电压降 154
9.4 电流探头与电压探头 154
9.4.1 电流探头(钳)工作原理 154
9.4.2 电流探头特性 154
9.4.3 电流探头的结构 155
9.4.4 电压探头功能 155
9.4.5 电压探头组成与应用 155
9.5 功率吸收钳 156
9.5.1 吸收钳的功能 156
9.5.2 吸收钳的结构 156
9.5.3 吸收钳的校准 156
9.6 耦合去耦网络(CDN) 157
9.6.1 基本性能 157
9.6.2 共模阻抗的校验 158
9.6.3 耦合去耦网络类型 159
9.6.4 耦合去耦网络应用举例 160
第10章 电磁兼容试验场地 162
10.1 开阔试验场 162
10.1.1 开阔试验场的构造特征 162
10.1.2 开阔试验场的归一化场地衰减 163
10.1.3 开阔试验场归一化场地衰减的测试 165
10.2 屏蔽室 168
10.2.1 屏蔽室的种类 168
10.2.2 屏蔽室的屏蔽效能 168
10.2.3 屏蔽室的接地 170
10.2.4 屏蔽室的谐振 171
10.2.5 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 172
10.3 电波暗室 175
10.3.1 半电波暗室与微波电波暗室的区别 175
10.3.2 半电波暗室的结构设计 176
10.3.3 吸波材料的选择 176
10.3.4 吸波材料的布置 179
10.3.5 地板和电源 179
10.3.6 半电波暗室的测试 180
10.4 横电磁波室 184
10.4.1 TEM小室 184
10.4.2 ATEM小室 189
10.4.3 GTEM小室 191
第11章 电磁干扰(EMI)控制技术 195
11.1 概述 195
11.2 电路设计 196
11.2.1 电路和系统安排 196
11.2.2 数字电路 196
11.2.3 模拟电路 197
11.2.4 线路接地 197
11.2.5 感性负载的有关抑制方法 198
11.2.6 EMT抑制的其他方法 201
11.2.7 静电放电保护措施 201
11.3 屏蔽 203
11.3.1 概述 203
11.3.2 反射、吸收和屏蔽效能 203
11.3.3 低频磁屏蔽 205
11.3.4 新型屏蔽结构材料 206
11.3.5 实际屏蔽结构的屏蔽效能 206
11.3.6 导电衬垫 207
11.3.7 同轴电缆及扭绞线的屏蔽 208
11.3.8 屏蔽效能的测量 209
11.4 接地与搭接 209
11.4.1 概述 209
11.4.2 安全接地、接大地 211
11.4.3 信号接地与电源接地 211
11.4.4 电缆的端接与接地 212
11.4.5 防雷接地 212
11.4.6 搭接 213
11.5 滤波 215
11.5.1 常用滤波元件 215
11.5.2 滤波器 218
第12章 无线电通信的电磁兼容 223
12.1 概述 223
12.1.1 无线电干扰 223
12.1.2 无线电干扰分类 223
12.1.3 无线电干扰的申诉和受理 224
12.1.4 无线电干扰源的确定 224
12.1.5 无线电干扰的处理原则 224
12.1.6 无线电管理技术标准 224
12.2 无线电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 225
12.2.1 频谱管理中的电磁兼容分析模型 225
12.2.2 陆地移动通信频段的电磁兼容分析 226
12.2.3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电磁兼容分析 228
12.2.4 卫星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 229
12.3 无线电系统与非无线电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 231
12.3.1 非无线电设备的电磁辐射对通信业务的危害 231
12.3.2 非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波辐射管理 231
第三篇 电磁兼容标准与试验技术 235
第13章 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的电磁骚扰 235
第14章 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 246
第15章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的电磁骚扰 263
第16章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的抗扰度 276
第17章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骚扰 295
第18章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抗扰度 315
第19章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 323
第20章 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的无线电骚扰 337
第21章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 346
第22章 信息技术设备的抗扰度 359
第23章 低压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 375
第24章 谐波电流发射 387
第25章 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 396
第26章 中、高压电力系统畸变负荷与波动负荷产生的谐波和闪烁 405
第27章 静电放电抗扰度 422
第28章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431
第29章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436
第30章 浪涌(冲击)抗扰度 445
第31章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454
第32章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的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 462
第33章 工频磁场、脉冲磁场、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470
第34章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482
第35章 振荡波抗扰度 489
第36章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抗扰度 498
第37章 无线电通信系统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507
第38章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技术参数 518
附表 EMC国家标准与产品适用范围对照表(举例) 528
第四篇 EMC测试设备配置举例 539
第39章 EMI测量设置及仪器配置 539
39.1 概述 539
39.2 EMI测试 539
39.3 EMI预兼容测试及诊断 542
第40章 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546
40.1 国内外EMC领域认证情况介绍 546
40.2 关于CE认证 546
40.3 常用相关标准要求及解决途径 548
40.4 相关测试设备与解决方案介绍 549
第41章 抗扰度测试技术及设备介绍 552
41.1 概述 552
41.2 有关抗扰度测试介绍 552
41.3 抗扰度测试系统——BEST plus 556
第42章 EMC测试系统的优化配置 558
42.1 电波暗室吸波材料选择 558
42.2 测试设备的优化配置 560
42.3 重视测试系统维护 562
第43章 谐波、电压波动和闪烁的测试系统 564
43.1 标准 564
43.2 硬件构置 564
43.3 重要的技术性能要求 565
43.4 更高的技术要求 566
43.5 测试系统应用实例 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