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 供医学、儿科、口腔、卫生专业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山医学院化学教研室主编
  • 出 版 社:第一军医大学
  • 出版年份:1983
  • ISBN: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溶液 3

1—1 溶液的一般概念 3

1—2 物质的溶解度 4

一、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4

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5

三、液体对液体的溶解 8

四、分配定律 8

1—3 溶液浓度及计算 10

一、离子毫克当量 14

二、离子的毫克当量浓度 16

1—4 溶液的蒸气压、拉乌尔定律 18

一、溶液的蒸气压 18

二、拉乌尔定律 19

1—5 溶液的沸点与凝固点 21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 21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2

1—6 溶液的渗透压 24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4

二、溶液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 25

三、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 27

四、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31

1—7 稀溶液定律 31

习题 32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2—1 电解质的一般概念 35

一、电解质类型 35

二、电离度 36

2—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9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9

二、稀释定律 40

三、多元酸碱的电离 42

四、同离子效应 45

2—3 强电解质溶液 46

一、离子互吸学说 46

二、活度和活度关系 47

三、离子强度与活度关系 47

四、盐效应 49

2—4 微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50

一、溶度积 50

二、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51

三、溶度积的计算 52

2—5 酸碱理论 54

一、酸碱理论发展的历史简述 54

二、酸碱质子理论 55

2—6 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及溶液的pH 57

一、水的质子自递作用与水的离子积 57

二、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 58

2—7 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及pH值的计算 59

一、酸碱质子转移平衡常数 59

二、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及溶液的pH计算 61

2—8 酸碱的电子理论 65

一、路易斯酸碱理论 65

二、广义酸碱的软硬分类 66

习题 67

第三章 缓冲溶液 70

3—1 缓冲作用的概念 70

一、缓冲作用 70

二、缓冲作用的原理 70

三、缓冲溶液的组成 72

3—2 缓冲溶液的pH值 72

一、缓冲公式 72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73

三、缓冲公式的校正 74

3—3 缓冲容量和缓冲溶液的配制 76

一、缓冲容量 76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78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 80

3—4 溶液pH值的测定 83

一、酸碱指示剂 83

二、溶液pH值比色测定 86

3—5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86

习题 88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90

4—1 几个基本概念 90

一、体系和环境 90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90

三、功和热 91

4—2 热力学第一定律 91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91

二、可逆过程与最大功 92

三、焓 94

4—3 热化学 95

一、热化学方程式 95

二、盖斯定律 96

三、生成热 97

四、燃烧热 100

五、由键能估计反应热 100

4—4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101

一、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102

二、自由能 104

三、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对反应自由能变的影响 106

4—5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108

4—6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 111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111

二、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111

三、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113

四、Kp和Kc的关系 114

五、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115

4—7 化学平衡的移动 116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16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17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18

四、吕·查德理原理 120

习题 120

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度 122

5—1 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法 122

5—2 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124

5—3 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27

一、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 127

二、质量作用定律 127

三、反应级数 128

四、一级、二级反应的特征 129

5—4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32

5—5 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36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述 136

二、均相催化 137

三、多相催化 137

四、酶催化 138

习题 139

第六章 原子结构 141

6—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141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理论 141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145

(一)德布罗衣预言 145

(二)电子衍射实验 146

(三)测不准原理 147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47

(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47

(二)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150

四、四个量子数 155

6—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58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58

(一)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58

(二)近似能级图 160

二、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和电子排布 161

(一)保里不相容原理 161

(二)最低能量原理 162

(三)洪特规则 162

6—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67

一、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的内在原因 167

二、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周期的划分 167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族的划分 168

四、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的分区 168

6—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170

一、原子半径 170

二、电离能 172

三、电子亲合能 174

四、电负性 175

五、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77

六、元素的化合价 177

习题 179

第七章 分子结构 181

7—1 离子键和离子型化合物 181

一、离子键的形成 181

二、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构型和离子半径 182

三、离子型化合物 186

7—2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188

一、现代价键理论 188

二、键参数 192

三、轨道杂化理论 195

四、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99

五、分子的物理性质 202

7—3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205

一、分子轨道的概念 206

二、分子轨道的形成 206

三、分子轨道能级及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 207

四、键级 210

7—4 配位键及配位化合物 211

7—5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12

一、金属键 213

二、金属晶体 213

7—6 分子间力和氢键 214

一、分子的极化 214

二、分子间力 215

三、氢键 217

7—7 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晶体类型的简介 218

习题 220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配合物) 222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22

一、配合物的定义 222

二、配合物的组成 223

三、配合物的命名 226

四、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27

8—2 配合物的结构理论 230

一、价键理论 230

二、晶体场、配位场理论 234

(一)晶体场分裂能 234

(二)影响分裂能因素 236

(三)电子在dε和dγ轨道中的分布 237

(四)晶体场稳定化能 239

(五)晶体场、配位场理论的应用 241

8—3 配合物的离解平衡和平衡常数 242

一、MLn型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242

二、配合——离解平衡移动 246

8—4 螯合物 248

一、螯合物和螯合剂 248

二、edta螯合物 250

三、edta螯合物的稳定常数 251

8—5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253

习题 256

第九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258

9—1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反应式的配平 258

一、氧化还原反应 258

二、氧化数 259

三、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260

(一)离子——电子法 260

(二)氧化数法 261

9—2 原电池 262

一、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 262

二、液接电位和盐桥 264

三、电池的书写法 265

四、电池反应式和电极反应式 265

五、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自由能变的关系 266

9—3 电极电位 269

一、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位 269

二、标准氢电极和氢标电极电位 270

三、标准电极电位表 271

四、能斯特方程式 273

五、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277

9—4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281

一、参比电极 282

二、指示电极 283

三、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 285

四、电位滴定法 287

五、离子选择性电极 288

习题 290

第十章 胶体化学概念 293

10—1 表面现象和吸咐 293

一、表面积和表面自由能 293

二、固体表面吸咐 295

三、溶液的表面吸咐 298

10—2 胶体体系 300

一、胶体的一般概念 300

二、胶体体系的动力学性质 302

三、胶体体系的光学性质 305

四、胶体体系的电学性质 306

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309

10—3 大分子溶液 310

一、大分子化合物 310

二、大分子溶液 312

三、大分子电解质溶液 313

四、凝胶 316

习题 318

第十一章 滴定分析法 319

11—1 滴定分析法概述 319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方法 319

二、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 319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方法和有效数字 321

四、滴定分析的误差 324

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24

11—2 酸碱滴定法 326

一、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326

二、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327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35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335

11—3 螯合滴定法 337

一、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螯合物 337

二、酸度和其他配合剂的存在对edta滴定的影响 338

三、螯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343

四、金属指示剂 344

五、提高edta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347

六、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49

七、螯合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349

11—4 氧化还原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 350

一、氧化还原当量 350

二、高锰酸钾法 351

(一)概述 351

(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52

(三)高锰酸钾法的应用示例 353

三、碘量法 354

(一)概述 354

(二)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55

(三)碘量法的应用示例 356

习题 358

第十二章 吸光光度分析 361

12—1 吸光光度分析原理 361

一、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361

二、朗伯—比耳定律 362

12—2 吸收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364

一、吸收测量仪器 364

二、吸收测量的方法(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 367

12—3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来源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369

12—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371

12—5 吸光光度法应用示例 373

习题 374

中英化学名词对照 376

附录Ⅰ:国际单位制(SI)及其换算系数 385

一、国际制基本单位 385

二、国际制导出单位 385

三、国际制词冠 386

四、国际单位制外的单位 386

附录Ⅱ:某些物理常数 387

附录Ⅲ:某些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能以及标准熵 388

附录Ⅳ: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燃烧热(298K) 396

附录Ⅴ:水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标准熵 397

附录Ⅵ:克拉克和勒勃斯缓冲溶液的pH值 400

附录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 405

附录Ⅷ: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 410

附录Ⅸ: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的副反应系数lgαM(L)值 413

附录Ⅹ:金属—edta螯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lg) 419

附录Ⅺ:国际原子量表(1979年) 419

附录Ⅻ:四位对数表 422

附录ⅩⅢ:元素周期表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