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3

自序 6

第一章 导言 11

第二章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的特点 17

一、以同济大学为中心 18

二、集群化特征明显 19

三、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性 23

四、集聚了大量的人才 23

五、具有典型的知识型与创造性 26

六、大型中坚企业量级高 31

七、中小企业众多 35

八、发展迅速 37

九、辐射能力强 37

十、根植于国家改革开放与上海城市经济文化环境之中 41

第三章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的历史演进 45

一、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的自发成长期 46

二、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的政府推动升级期 47

三、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转型增长期 53

第四章 同济大学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中的作用 59

一、同济大学支持周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学科基础 60

二、同济大学的品牌与声望 65

三、同济大学知识与人才溢出 67

四、与同济大学有关的各种社会资本 73

五、同济精神的辐射 74

六、同济校园空间环境与宽松的氛围 77

七、对教师学生创业的包容与支持 79

八、同济大学校办企业的直接贡献 92

第五章 科技园区与企业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中的作用 97

一、科技园区与孵化器的作用 98

二、中坚企业的作用 103

三、创业者创业愿望、技能与资源 104

四、产业的特性 108

第六章 杨浦区政府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中的作用 111

一、杨浦区政府的引领者作用 112

二、杨浦区政府的筑巢者作用 117

三、杨浦区政府的助推器作用 119

四、杨浦区政府的清道夫作用 124

第七章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中“大学—政府—产业”的互动与合作 131

一、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共识形成机制 132

二、杨浦区政府与同济大学间的互动机制 142

三、同济大学与四平街道之间的互动机制 147

四、大学与科技园及产业的互动机制 154

五、其他主体的作用 162

第八章 城市更新与同济周边产业集群的发展 171

一、“三区联动”首要的突出点是“区”(空间)的概念 172

二、集群发展对城市更新的推动 174

三、城市更新中的利益相关者 188

四、集群中企业对同济大学的空间依赖性 193

五、企业对同济周边区域城市更新的需求 201

第九章 “三区融合 联动发展”模式的框架与工具 205

一、大学周边知识型创新性产业集群生成与养成理论 206

二、凝聚“三区融合 联动发展”模式的战略共识 209

三、建立“三区联动”的协同治理机制 211

四、以城市更新与产业载体建设为重点 214

五、推动大学的变革 218

六、全面提升以挖掘创造力为目的的创新基础结构 224

七、全面强化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效率基础设施 226

八、发展框架的佐证案例 228

参考文献 231

附件: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同济大学分基金资助企业名单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