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不能忘却的插曲 2
一、苏东剧变乃一插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源远流长 3
二、苏东剧变乃一极其重要插曲:苏联的问世、崛起与社会主义阵营 7
三、苏东剧变乃一可超而不可越的插曲: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必修课 11
第二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借尸还魂” 14
一、传统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政治本质 14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高调挺进” 18
三、福山历史终结论的“盖棺而论” 25
第三节 当代“剧场假相”的“清除”与历史的拷问 28
一、传统的“剧场假相”与培根的经验归纳法 29
二、苏东剧变问题上的种种“剧场假相”:诡辩的、经验的和迷信的 32
三、“让历史事实出面说话”与“给理性翅膀加上重物” 37
第一篇 境外宗教渗透与苏联剧变 43
第一章 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宗教问题及宗教政策 43
第一节 列宁时期:在“第三罗马”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43
一、宣布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布尔什维克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 44
二、实施分离法令:推翻东正教的国教地位 46
三、吉洪的捉与放:打击与武装干涉相配合的宗教反对派 49
四、开展反宗教宣传以及运动中的纠“左”:确立无神论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53
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Ⅰ:卫国战争前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尝试 57
一、从《苏联刑法典》到《关于宗教组织的决定》:奠定依法管理宗教的基础 58
二、1927年谢尔盖总主教宣言:教会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法性 60
三、“战斗的无神论者协会”:反宗教运动的历史教训 63
四、宗教领域“肃反”扩大化:“宗教迫害”及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伤害 65
第三节 斯大林时期Ⅱ:卫国战争期间改善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67
一、《俄罗斯宗教的真相》的出版:国家认识到宗教传统中积极的一面 68
二、斯大林会见东正教领袖:帮助宗教组织恢复活力 70
三、宗教组织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巩固苏维埃政权、维护社会主义形象 73
四、1945年东正教最高宗教会议:确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会体制 75
第四节 斯大林时期Ⅲ:战后反“遏制”中进一步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79
一、鼓励教会宗教事业的发展:巩固苏联的政权基础 79
二、鼓励教会在东欧国家的活动和扩大海外管辖权:凝聚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81
三、支持教会庆祝牧首区成立500周年:将教会纳入东西方对抗的东方力量之中 83
四、“保卫和平”的教会: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85
第二章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 88
第一节 赫鲁晓夫时期:“解冻”与宗教政策的逆转 88
一、1954年纠正无神论宣传中错误的决议:“解冻”过程中的“宗教繁荣” 89
二、1958年苏联部长会议决议:宗教政策“左”转造成严重后果 92
三、宗教与社会主义:赫鲁晓夫宗教政策摇摆的实质 96
四、两极世界中的苏联东正教:参加世界基督教协会,对“梵二”的态度 99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引导宗教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01
一、1965年改革宗教管理机构:统一政府宗教管理的事权 102
二、对1929年《关于宗教组织的决定》的修订:宗教管理常态化 104
三、1977年宪法:重申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107
四、圣经与共产主义道德: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神学建设 110
第三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上):“新思维”中宗教政策的改变 113
第一节 “新思维”背景下苏联意识形态对宗教问题的认识转向 113
一、从宗教即意识形态到宗教即文化:对宗教认识的转变 115
二、罗斯受洗1000年纪念活动:以宗教凸显国家的历史传统和国际地位 119
三、造访梵蒂冈:寻求“人道主义”的共识 123
第二节 宗教力量在苏联的“复苏” 127
一、制定新的宗教法规:彻底放弃对“宗教活动”的限制 128
二、宗教“热潮”的出现:宗教政策失误所引起的反弹 134
三、宗教人士担任政治职务以及宗教政党的出现:宗教之政治化 137
第四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下):宗教渗透与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崩溃 141
第一节 海外宗教势力对苏联的渗透 141
一、东正教海外教会回归苏联:反苏力量回流 142
二、西方势力介入下的东正教与天主教之争 145
第二节 各加盟共和国宗教的“自由”发展推动宗教与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合流 150
一、大牧首对立陶宛事件的关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独立运动中的宗教问题 151
二、乌克兰地区东正教的内部矛盾:宗教纷争进一步推动乌克兰的独立意识 155
第三节 “8·19事件”中宗教组织的态度和作为 160
一、声援戈尔巴乔夫:教会不能祝福破坏宪法的行为 161
二、大牧首的牧函:共产主义作为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63
三、十月声明:为国家分裂后教会的团结作准备 165
第二篇 境外宗教渗透与东欧剧变 171
第五章 “上帝最忠实的女儿”:1947年前的波兰民族与波兰天主教 171
第一节 上帝的“新选民”:天主教与波兰民族及其民族意识的形成 172
一、天主教与波兰国的建立 172
二、天主教与波兰文化及文明 174
三、天主教在波兰的长期存在及其“波兰性” 176
第二节 “持剑的美人鱼”:波兰天主教与波兰历史上的民族独立运动 180
一、充满苦难的波兰民族 180
二、更凶险的敌人来自东方:波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恩怨 182
三、波兰天主教与波兰民族的独立运动 187
第六章 十字路口的波兰(1947—1980年) 193
第一节 十字架之战:社会主义波兰国内政教关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 19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48年的和平共处 194
二、1948—1956年贝鲁特时期的紧张对峙 196
三、1956—1970年哥穆尔卡时期的反复 198
四、1970—1980年盖莱克时期的“讨价还价”与放任自流 202
第二节 神国魅影:美国—梵蒂冈“神圣同盟”的建立及其对波兰的计划 210
一、“真正的战争”:美国对苏东的宗教渗透策略 210
二、谁在恐惧: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及其新“东方政策” 214
三、神国魅影:美国—梵蒂冈“神圣同盟”的建立 22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波兰的右转、倾覆及其历史定命 226
第一节 瓦文萨及其团结工会的崛起 227
一、作为虔诚天主教徒的瓦文萨其人 227
二、1980年的格但斯克大罢工与团结工会的兴起 229
三、“教会有它自己的事情”? 233
第二节 “神圣同盟”、地下团结工会与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大变局 241
一、政治角斗、军管与团结工会的低潮 241
二、最强大的反对派——波兰天主教会 2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波兰的倾覆与历史定命 254
一、风雨飘摇的人民波兰 254
二、1988年大罢工、波党的最终退守和“圆桌会议” 256
三、团结工会的步步夺权与人民波兰的历史终结 259
第八章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中的宗教与西方宗教渗透 263
第一节 波兰覆灭模式的再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东德等国的情况 264
一、匈牙利诸国的宗教传统与信仰状况 264
二、匈牙利诸国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宗教政策 267
三、宗教与宗教渗透在匈牙利等国剧变中发挥的作用 271
第二节 南斯拉夫模式: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纠葛 277
一、南斯拉夫剧变过程中的宗教与民族问题 278
二、罗马尼亚剧变中的宗教与民族问题 284
三、保加利亚剧变中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286
第三节 阿尔巴尼亚模式:极“左”无神论的苦果 289
第九章 剧变的余响:西方对东欧实施宗教渗透的后果及其延续 292
第一节 剧变后前东欧各国的宗教状况与政教关系 292
一、东欧剧变后的宗教状况 293
二、东欧剧变后政教关系的演化 296
第二节 前东欧国家的“除污法”与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 302
一、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除污法” 303
二、西方对东欧宗教渗透的延续与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 306
第三篇 苏东剧变的理性反思 313
第十章 历史并未终结 313
第一节 “成也苏联,败也苏联”与“成也东欧,败也东欧” 313
一、“苏联剧变”与“东欧剧变”关系的“二律背反” 313
二、东欧剧变与苏联剧变的辩证关联 317
三、从普遍关系和关联的角度看问题 318
第二节 美梵神圣同盟与波兰剧变 320
一、美梵神圣同盟的政治图谋 321
二、境外渗透“突破口”选择的种种考量 323
三、美梵在波兰剧变中的分工合作 327
四、作为导演兼主演的保罗二世 329
第三节 一个东欧共产党人的迷失与觉醒 331
一、东欧剧变的悲剧性质:不战而败与认敌为友 332
二、一个东欧共产党人的迷失 334
三、一个东欧共产党人的觉醒 339
四、沙夫的后知后觉与先知先觉 341
第四节 苏联解体的历史之谜 343
一、雷日科夫的思考:“乱自何来?” 343
二、苏联的解体及其悲剧性质:“不战而降” 346
三、苏联解体的历史之谜:“被解体”与“自解体” 350
第五节 右误国,“左”也误国 353
一、苏联宗教工作的“左”与右 354
二、苏联东正教官方教会的历史演绎与苏联解体 355
三、苏联东正教境外教会的历史演绎与苏联解体 358
四、苏联伊斯兰教的历史演绎与苏联解体 359
五、苏联天主教会的历史演绎与苏联解体 361
六、境内宗教复兴与境外宗教渗透的互存互动 364
第六节 历史并未终结 369
主要参考文献 374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