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认识的物质源泉与“格物致知” 1
第一节 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是认识的源泉 1
第二节 客观实在和认识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5
第三节 可知性、推理知识和假象 13
第二章 物质统一性与认识:普遍规律与“道”;“质量”与“理气” 26
第一节 世界及其特性在认识中的相互关系 26
第二节 通过思维而发现的普遍规律或“道” 42
第三节 因果关系与“质量”、“理气”范畴 49
第三章 认识的辩证性质与辩证的方法 57
第一节 辩证法的规律:对立面之间的相容性和斗争性 57
第二节 变化规律 61
一 对变化世界中的稳定性的认识 61
二 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63
三 绝对真理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5
第三节 对立统一规律 69
一 对立统一过程中的感知或“命名” 69
二 概念化是一般和特殊(“理”和“器”)统一的问题 75
三 异与同的统一过程中的推理问题 78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不断更新问题 81
第五节 辩证的方法 90
第六节 辩证观点的具体运用:马克思分析资本化过程的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和儒家对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的处理 96
第四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10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和儒家认识论中的务实主义倾向 106
一 实践是一种维持生计、丰富生活的精神和肉体的活动 106
二 实践活动在事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109
三 意志在认识中的作用 111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14
一 实践保证了感觉的正确性 115
二 实践与充足理由律的一致以及两家对先验认识的排斥 115
三 实践怎样才能提高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知行合一” 118
第三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21
结语 130
参考书目 135
附录一 儒学在中国的命运 145
附录二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 159
附录三 论马克思主义和儒家的人性论及其实践 191
译者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