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读社会语篇 1

1.1 邀请 1

1.2 分析框架 3

1.3 文类 8

1.4 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 16

1.5 本书组成部分 17

1.6 如何应用本书 21

2 评价:态度磋商 25

2.1 态度磋商 26

2.2 态度种类 29

2.3 态度加强 42

2.4 态度来源 48

2.5 语义韵与文类 59

2.6 态度种类的更多详情 63

3 概念:经验识解 73

3.1 经验识解 74

3.2 分类关系 76

3.3 更多分类关系 86

3.4 核心关系 90

3.5 活动序列 100

3.6 更多语法隐喻 109

3.7 从语场看参与者:实体种类 113

4 联结:逻辑关联 115

4.1 语篇逻辑 116

4.2 外部联结 122

4.3 内部联结 133

4.4 接续词 141

4.5 表征关联:联结分析 143

4.6 逻辑隐喻 148

4.7 联结资源全貌 152

5 识别:追踪参与者 155

5.1 掌握动向 156

5.2 谁是谁?:识别人 157

5.3 什么是什么?:识别物 163

5.4 往哪找? 169

5.5 追踪与文类 173

5.6 识别系统全貌 182

6 语篇格律:信息流 187

6.1 信息波 188

6.2 小波浪:主位与新信息 189

6.3 大波浪:超主位与超新信息 193

6.4 潮波:宏观主位、宏观新信息及其他 197

6.5 文本是如何发展的:层级与系列 199

6.6 难懂之作 204

6.7 说说标题 209

6.8 语篇织体:定相语篇系统 215

7 磋商:对话中的互动 219

7.1 对话中的互动 220

7.2 角色交换:言语功能 223

7.3 言语功能与语气 227

7.4 回应 231

7.5 语步排序:交换结构 236

7.6 交换中断:追踪与挑战 240

7.7 交换延伸:语步与交换复合体 244

7.8 磋商及其他 251

8 文本分析 255

8.1 着手分析 256

8.2 《就职日》:从反判者到总统 265

8.3 《勇气的代价》:从主宰到自由 272

8.4 《自由的意义》:从自我到群体 278

8.5 再品 292

9 链接 295

9.1 语境:语域与文类 296

9.2 语料 310

9.3 批评语篇分析(CDA) 314

9.4 多模态语篇分析(MDA) 321

9.5 声音 330

附录1 335

附录2 345

参考文献 347

索引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