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走向一种形象学——“异”的解释学研究 1

第一章 从“Seres”“Kitai”(Cathay)到“Tschina”——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史前史研究 15

一、中国形象的史前史 16

二、《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形象 20

三、门多萨及其《中华大帝国史》 24

第二章 圣经情调与救世史——十七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31

一、利马窦和卫匡国的中国观 33

二、新的世界图景:巴洛克诗歌中的中国形象 47

三、流浪汉寻找乌托邦:巴洛克流浪汉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52

四、中国作为战场和情场:巴洛克政治小说和爱情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62

第三章 中国情调的生成——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和艺术中的中国形象 82

一、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中国观 85

二、洛可可艺术中的中国情调 96

三、康德和赫尔德的中国观 105

第四章 中国作为异国——十八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119

一、讽刺书札中的中国形象 119

二、哈勒和维兰的中国观 126

三、中国作为伦理之邦:道德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136

四、中国作为感伤之地:十八世纪诗歌中的中国形象 140

第五章 从异国到隐喻——席勒和歌德笔下的中国形象 152

一、席勒的中国观 153

二、早期歌德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163

三、《中德晨昏四季咏》中的“中国主义” 169

第六章 从异国到他者——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195

一、中国作为异国:德国浪漫派笔下的中国形象 197

二、异国图景的急剧扩张:青年德意志笔下的中国形象 212

三、中国处于历史进程之外:黑格尔的否定性中国观 222

四、走向解构的中国形象:冯塔纳及其《艾菲·布里斯特》 230

第七章 中国作为大写的他者——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247

一、在他物与他者之间——卡尔·迈前后期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比较研究 249

二、由他物向他者的转型——海京和凯泽林笔下的“中国形象” 255

三、中国作为“大写的他者”——德布林和克拉朋德的“中国形象” 265

四、转向自我的中国形象——卫礼贤和黑塞的中国观 275

第八章 中国作为大写的自我——二十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286

一、二十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概述 288

二、“Im Grunde bin ich ja Chinese”——卡夫卡笔下的中国形象 291

三、寻求“世界”与“头脑”的统一——卡奈蒂《迷惘》中的中国形象 299

参考文献 307

人名索引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