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选择“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课题的缘由 1
二 关键概念的梳理:古代北京、西方 4
三 国内有关古代北京与西方关系的研究成果概述 16
四 西方相关研究及其值得注意的动向 34
五 研究“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课题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53
第一章 欧洲与中国文明对话的新开端——以西人在元大都“汗八里”的经验为中心的考察 56
一 中西交通的新形势及西人来华路线 57
二 马可·波罗进入元大都的路线、时间、住所 62
三 《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汗八里” 65
四 《马可波罗行纪》与同期中外北京史籍的比较及其影响 81
五 孟高维诺笔下的北京天主教 88
六 《鄂多立克东游录》中的元大都 96
七 马黎诺里游记中的“汗八里” 100
结语 103
第二章 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眼中的北京——以利玛窦、安文思、李明为中心的讨论 106
一 17世纪来京耶稣会士概述 107
二 利玛窦的“北京经验” 112
三 安文思《中国新志》中的北京 131
四 李明《中国近事报道》中的北京 143
结语 162
第三章 来自北极熊的窥探——17世纪俄罗斯遣使的“北京经验” 165
一 17世纪俄罗斯赴京使节及其相关文献概述 166
二 俄罗斯使团的使命 173
三 俄罗斯使团的地理收获 177
四 对北京城的观察与记录 184
五 外交往来与礼仪之争 199
六 从商贸考察到“京师互市” 211
结语 219
第四章 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的“北京经验”——以《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为中心的讨论 223
一 18世纪来京之法国耶稣会士概述 225
二 法国耶稣会士赴华使命及其书简、报告 231
三 《书简集》所载进入北京的路线、时间和住所 240
四 法人眼中的北京建筑和园林艺术 252
五 出入清宫的法国耶稣会士 263
六 北京的地震、灾害纪实 277
结语 282
第五章 文明的较量与权力的博弈——以教廷多罗、嘉乐使华的“中国礼仪之争”为中心 286
一 多罗使华与康熙的冲突 286
二 嘉乐使华与康熙的博弈 303
结语 314
第六章 16—18世纪葡萄牙、荷兰遣使的“北京经验” 315
一 平托《远游记》中的北京 316
二 皮雷斯使团的北京之行(1521年) 326
三 清朝前期葡萄牙使团的“北京经验” 330
四 清朝初期荷兰遣使三进北京 349
五、荷兰德胜使团在北京(1795年) 365
结语 377
第七章 俄国东正教传教团的“北京经验” 380
一 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团驻京概述 382
二 俄国传教团的教堂、房舍、墓地和土地 398
三 俄罗斯传教团在京的多重活动 407
四 俄罗斯传教团的北京文献 423
五 中俄贸易在北京 439
结语 447
第八章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的“北京经验” 450
一 鸦片战争前英国使团的两次北京之行及其相关文献 454
二 马戛尔尼使团在北京、热河的行程和食宿安排 468
三 马戛尔尼使团笔下的北京、热河 482
四 阿美士德使团的“礼仪之争”——叩头 510
结语 531
总结 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雍乾盛世 540
一 中西交流给北京带来的“西方元素” 540
二 不对称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543
三 康雍乾盛世下潜存的危机因素 552
附录一 16—18世纪来京西方耶稣会士一览表 563
附录二 鸦片战争以前北京与西方关系编年事辑 594
参考文献 608
书成后记 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