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秀才勇抉择 3
第一节 投身科举 3
第二节 转向理学 6
第二章 学道赖苦修 10
第一节 读书并实践 10
第二节 病中染佛老 13
第三节 立志振绝学 17
第三章 士人竟沉沦 23
第一节 士子竞名利 23
第二节 官吏多贪污 26
第三节 学者失操守 30
第四章 理学何衰落 35
第一节 理学衰落的原因 35
第二节 门户纷争的原因 41
第五章 学旨多迂回 46
第一节 汇归《大学》 46
第二节 全体大用,真体实工 53
第三节 愿学孟子 57
第六章 心性与天理 59
第一节 “心”范畴论 59
第二节 “性”范畴论 63
第三节 “理”范畴论 68
第四节 “天”范畴论 70
第七章 收心与养心 75
第一节 “信心” 75
第二节 “放心” 77
第三节 “收心” 80
第四节 “养心” 83
第八章 境界渐提升 88
第一节 浩然空明 88
第二节 无境不现 91
第三节 内外两忘 95
第九章 礼制经人伦 100
第一节 礼的本质 100
第二节 礼的践履 105
第十章 王道用德治 110
第一节 以民为本 110
第二节 以德治国 114
第十一章 善教出通才 121
第一节 保举制度 121
第二节 书院教育 127
第十二章 民以食为天 136
第一节 井利和水利 136
第二节 区田和圃田 142
第十三章 儒者须知兵 149
第一节 战略论 149
第二节 战术论 155
第三节 将士论 160
第四节 军备论 164
第十四章 为民论荒政 169
第一节 备荒论 169
第二节 救荒论 175
第十五章 “理一分殊”论 182
第一节 “理一分殊”方法的阐释 182
第二节 “理一分殊”方法的运用 184
第三节 “理一分殊”方法的评价 189
第十六章 江南弘圣道 193
第一节 江汉书院讲学 193
第二节 紫阳书院论学 197
第十七章 书信广论学 204
第一节 因李塨而批评颜李学说 204
第二节 与王承烈讨论陆王心学 208
第三节 与朱泽沄争论朱子理学 212
第四节 与朱轼探讨纂修《明史》 215
第十八章 岁暮注“五经” 220
第一节 经旨的迷失 220
第二节 经旨的重现 225
第十九章 学问见解论 233
第一节 学术思想博而不杂 233
第二节 理学学说瑕不掩瑜 236
第三节 实学理论行之有效 241
第二十章 立心立身论 246
第一节 赏诗歌品人生 246
第二节 借诗观评人格 257
总结 266
附录一 王心敬著作考释 269
附录二 丰川先生历年纪略 276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