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诗学”一词的传统含义 1
二、诗学与创作中的鉴赏力 10
三、黄庭坚诗学的生成背景和实践课题 14
四、黄庭坚诗学体系的构成及其思维方法 24
壹 根本说:诗人的伦理本质 29
小引:在认识诗人本质方面的派别倾向与黄氏的立场 29
一、基本的理论及其思想渊源 31
二、“根本”与黄氏的伦理道德体系 38
三、根本说与黄氏诗学的伦理学课题 48
余论:根本说的普遍意义及关于黄诗伦理价值的评价 57
贰 情性说:诗歌本体论 63
小引:本体反思与诗学实践的关系 63
一、黄氏情性说的基本内涵 65
二、黄氏情性说所蕴含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67
三、黄氏情性说与合道不怨的创作思想 72
四、黄氏情性说与北宋诗坛情性说的渊源关系 78
余论:黄氏情性说的人格及个性方面的基础 82
叁 黄庭坚的兴寄观和黄诗的兴寄精神、兴寄方法 85
引言:兴寄传统及唐宋诗学的兴寄问题 85
一、黄氏兴寄观的内涵 86
1.兴寄观与情性说的体用关系 86
2.黄氏有关兴寄观的主要表述及其内蕴 87
3.“兴寄高远”说 92
4.黄氏兴寄观在理论上的针对性 95
二、宋代的黄诗研究者对黄诗兴寄特点的认识 97
三、黄诗对传统诗歌比兴艺术的继承 100
1.黄庭坚所理解的兴寄传统 100
2.对传统的比兴方法、比兴意象的继承 103
四、黄诗对比兴传统的发展 109
1.“游戏三昧”的兴寄法 109
2.题画诗的兴寄性质 112
3.用兴寄方法表现“理” 115
4.对近体诗比兴艺术的发展 118
5.用典与兴寄 121
结语 122
肆 学古与新变:黄庭坚对诗歌继承与发展关系的辩证认识与实践 124
一、黄庭坚关于学古与新变的基本理论主张 125
二、黄诗艺术是学古与创新辩证统一的成果 134
三、黄氏学古理论的诗学史渊源:拟古诗学与复古诗学 141
1.魏晋南北朝拟古法 142
2.齐梁文论家的通变理论 143
3.杜甫等唐代诗人的启迪 146
伍 诗法篇(上):渊源及其基本理论 151
一、诗法内涵的理论分析 152
二、诗法理论的形成历史及黄氏诗法的渊源 156
三、山谷关于诗法的基本范畴 162
1.基本概念:诗法、诗律 162
2.诗法的具体要素:字法、句法、章法及用事之法 166
四、山谷诗法思想实践上的针对性及其所指向的创作理想 182
1.重法以明体 182
2.对中唐以来革新、豪放诗风的纠偏 184
3.“领略古法生新奇” 189
4.法度与入神的关系 190
陆 诗法篇(下):诗学实践中法度、气格的演进 194
一、及第后诗道的初悟 195
二、诗法的形成与风格的成熟 201
三、晚期诗法的深化 215
柒 诗体篇引论:唐宋诗体的发展与黄氏的体裁思想 223
一、唐宋诗体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趋势 224
二、黄氏体裁学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倾向 227
捌 黄氏分体诗学之一:古体诗学 231
一、五言古诗 231
1.渊源 231
2.体制与法度 241
二、七言古诗 254
1.渊源 254
2.发展 256
玖 黄氏分体诗学之二:律诗学 277
小引:常与变的统一 277
一、五言律诗 278
1.早期(应试期、任叶县尉) 278
2.中期(大名府、太和期间) 280
3.后期(馆阁期、贬谪期) 283
二、七言律诗 290
1.以常寓变:以任叶县尉时期为中心 291
2.变体成熟,不弃常调:任官大名、太和、德平期间 303
3.从变体到回归唐律:馆阁期、贬谪期 311
拾 黄氏分体诗学之三:绝句学 321
一、五绝 322
二、六绝 326
三、七绝 331
1.于常体中求工妙变化:熙宁、元丰时期的七绝创作 332
2.法度百出的变体七绝 340
3.晚年七绝的自然倾向与老境之美 350
参考及征引文献目录 356
后记 364
重排版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