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科学表述 1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 1
一、论断的背景 1
二、论断的内容 6
三、论断的意义 12
第二节 围绕“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的争论 14
一、恩格斯对杜林的批驳 15
二、列宁对米海洛夫斯基的批判 18
三、前南斯拉夫的理论和实践 22
四、近20年来,中国学术界的讨论 30
第三节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含义 37
一、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37
二、社会主义的活力来自公有制和个人所有制的统一 49
第二章 自由人联合休:直接公有制 57
第一节 人 57
一、人是大自然之子:人和上帝神灵无关 57
二、人从事生产劳动:人和动物不同 59
三、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不同时代的人互不相同 61
四、人有个性:同一时代的人互不相同 68
第二节 自由人 71
一、打破精神枷锁:挣脱上帝神灵取得自由 71
二、发展生产劳动:远离动物界取得自由 72
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全人类的解放中实现自由 75
四、发展丰富个性: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取得自由 78
第三节 自由人联合体 81
一、美好图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种历史展望 81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科学分析 86
三、实践证明:知识经济的历史曙光 89
第四节 实践证明:知识经济的历史曙光 98
一、“直接公有制”名称的由来:马克思的一处论述 98
二、“一大二公三直接”: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所有制基本特征 99
三、公有制抑或社会所有制:自由人联合体所有制的回答 107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选择 1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选择 114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由成熟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性转变 115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124
三、剥夺剥夺者: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 132
四、社会主义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职能 134
第二节 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自由人联合体 139
一、 历史条件不同 140
二、 根本性质不同 144
三、 组织结构不同 146
四、 基本职能不同 147
五、 经济管理效果不同 1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间接公有制 152
一、间接公有制的含义 152
二、间接公有制的表现 154
三、区分直接公有制与间接公有制的意义 157
第四章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特种间接公有制 159
第一节 马克思当年的设想: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159
一、 历史背景:19世纪70年代前的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 159
二、 马克思的当年的设想 167
第二节 跨越理论:国内外学界的有关争论述评 175
一、 跨越什么 175
二、 能否跨越 180
三、 怎样跨越 189
四、 跨越后怎么办 193
第三节 跨越实践:俄国、中国的成功跨越 196
一、 俄国之成功跨越 197
二、 中国之成功跨越 201
三、 “跨越”后的经验与教训 20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所有制:带有更多私有制成分和因素的特种间接公有制 209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 210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所有制性质分析 212
第五章 中国所有制改革:宏观层面分析 222
第一节 改革的指导方针:纠:“左” 222
一、“左”的根源 222
二、“左”的表现及其危害 227
三、“既要警惕右,更要防止‘左’”:历史的经验及教训 230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取向:与市场经济相容 232
一、市场经济模式 232
二、市场经济内容和基础 240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公有制改革 255
第三节 改革的最终结果之一:所有制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元化发展 263
一、 以俑制为主体 263
二、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68
第四节 改革的最终结果之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277
一、 统一性:公有制的实质 277
二、 多样性: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83
三、 特种间接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之依据 290
四、 实际操作:几种可供选择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00
五、 对于所有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319
第六章 中国所有制改革:微观层面分析 327
第一节 改革的指导方针:纠“偏” 327
一、“偏”的实质:以空洞的公有制否定人人所有制 328
二、“偏”的危害:公平与效率尖锐对立 334
三、 纠“偏”的良方:建立与公有制同一含义的个人所有制 341
第二节 改革的榜样:邯钢 390
一、 邯钢经验的基本内容 390
二、 邯钢经验的理论依据 406
三、 邯钢经验的普遍意义 427
四、 学习邯钢,振兴国有企业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