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巩固时期 3
第一 法国唯物主义的伦理学 3
第一章 新的唯物主义传统 3
Ⅰ.拉·洛席福科(1613--1680) 3
(一)论人 4
(二)论自爱 4
Ⅱ. 伏尔泰(1694--1778) 9
(一)论人 10
(二)自由意志 20
(三)道德、善恶、公正和不公正的普遍性 23
Ⅲ. 拉·梅特里(1709--1751) 26
(一)良心只是一种自然的法则 26
Ⅳ. 狄德罗(1713--1784) 33
(一)论人 34
(二)人道 35
(三)自然法 35
(四)论自然和道德 38
Ⅴ. 爱尔维修(1715--1771) 43
(二)关于个人的正直 44
(一)和社会有关的精神 44
第二篇 44
(十一)有关公众的正直 48
(十三)有关各时代各国家的正直 49
第一篇 52
(四)论自爱 52
(一)关于善这个词 53
(二)论自爱 55
(三)论正义 56
(四)论美德 60
(六)论自爱之情的力量 61
(五)各种感情的系谱 61
(七)论人在摇篮里的善良 62
(八)论人的道德教育 67
Ⅵ. 霍尔巴赫(1723--1789) 69
上卷第十一章 论人的自由 69
第十五章 论利益与幸福;无德行便无幸福 72
下卷第九章 论自然道德与宗教道德 81
(一)人性论 88
(一)人性和社会环境教育 91
Ⅰ. 马勒伯朗士(1638--1715) 95
第一章 不变的秩序 95
第二章 对立的意见 95
Ⅱ. 孔狄亚克(1715--1780) 104
第七章 人如何获得关于道德原则的认识 104
Ⅲ. 卢梭(1712--1778) 107
(一)驳霍布士、盂德威尔的人性观点 108
(二)生活与劳动 114
(三)自爱与爱人 119
(四)同情心 124
(五)道德境界--自由爱扩大为爱他人 131
(六)良心的地位与作用 135
Ⅰ. 大卫·哈德烈(1705--1757) 148
第一篇 引言 148
第二 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 148
第一章 功利主义、自然主义传统 148
第一章 第二节 复杂观念的联系 150
第四章 第六节 道德感的苦与乐 152
Ⅱ.大卫·休谟(1711--1776) 159
第一章 道德的一般原则 159
第二章 仁爱 161
第三章 正义 166
第九章 个人美德 171
Ⅲ. 亚丹·斯密(1723--1790) 176
第一部分 论行为之正当 177
第二部分 论功罪或论赏罚的对象 185
第三部分 论判断我们自身的情绪和行为的基础 190
第四部分 论效用对嘉许的情绪之影响 198
Ⅳ. 威廉·巴利(1743--1805) 205
第一篇 206
第二篇 206
Ⅴ. 边沁(1748--1832) 210
第一章 功利原则 210
第二章 反功利原则 216
第三章 苦乐的四种裁可或来源 223
第四章 苦乐的价值及其计算 226
第十章 动机 229
第十一章 人类的一般意向 239
Ⅵ. 穆勒(1806--1873) 240
第二章 “功利主义”的意义 240
第三章 论功利原则的最后裁决力 253
第四章 功利原则,可得到何种证明 263
Ⅶ. 达尔文(1809--1882) 270
第四章 人类与低等动物 271
第五章 理智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发展 291
Ⅷ. 斯宾塞(1820--1903) 293
第一部分 伦理学的素材 294
第二章 反功利主义传统 319
Ⅰ. 理查·蒲来士(1723--1791) 319
第一章 论道德上是与非观点的来源 320
第二章 论我们行为的美与缺陷的观念 331
Ⅱ. 托马斯·黎德(1710--1796) 336
第三篇 第六章 论责任感 336
第五篇 第一章 论道德的第一原理 343
第一节 从通俗的道德概念转到道德的哲学概念 353
Ⅰ. 康德(1724--1804) 353
第一章 理性主义传统 353
第三 德国理性主义伦理学 353
第二节 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转到道德的形而上学 359
第三节 从道德形而上学转到对实践理性的批判 375
Ⅱ. 费希特(1762--1814) 382
第一篇 道德原理的推演 383
Ⅲ. 黑格尔(1770--1831) 405
导论 405
四一 基督教道德的三个主要谬误 406
第一篇 抽象法 410
第二篇 道德 414
第三篇 伦理 422
第二章 对立的思想 432
第三章 关于道德的根本规范之说明 432
Ⅰ. 本内克(1798--1854) 432
Ⅱ. 费尔巴哈(1804--1872) 453
四 道德学说的原则 453
五 必然性的差别 461
三 头与无头的区别 464
七 道德的幸福追求 467
八 幸福与利己主义的本质差别 468
九 追求幸福和对于他人的义务 473
十 良心与追求幸福的一致性 483
短论 492
第四 马列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伦理思想 496
Ⅰ. 梅叶(1664--1729) 496
Ⅱ. 傅立叶(1772--1837) 504
道德的起源 505
Ⅲ. 威廉·葛德文(1756--1836) 513
第一卷 第四篇 第五章 论真理与道德 513
第八章 必然论 518
第十章 论利己和爱人 523
第二卷 第五篇 第十一章 正义与道德 534
第八篇 第三章 平等制度带来的好处 536
《社会正义论》一书中确立的和论述的各项原则的概说 543
Ⅳ. 欧文(1771--1858) 545
论文三 546
邪恶的起因和挽救的办法 549
第六篇 第四章 居民的一般制度 557
Ⅴ. 克鲁泡特金(1842--1921) 561
第二章 新伦理学之渐次进化的基础 561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论至善 570
Ⅰ. 席其维克(1838--1900) 579
第一 英美资产阶级伦理学 579
第六部分 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79
Ⅱ. 格林(1836--1882) 601
第三篇 第二章 道德理想底诸特征 601
Ⅲ. 布拉德雷(1846--1924) 624
第二篇 我何故应有道德 624
Ⅳ. 穆尔(1873--1958) 650
第一章 伦理学的题材 651
Ⅴ. 罗素(1872--1969) 674
第二十二章 伦理观念 674
第二章 良好的生活 685
第三章 道德律 691
第四章 个人的解救与社会的解救 693
Ⅵ. 杜威(1859--1952) 696
第十章 善的构成 696
第二 法国资产阶级伦理学 727
Ⅰ. 居友(1854--1888) 727
结论 727
Ⅱ. 柏格森(1859--1941) 735
第一章 道德的强制 736
十五 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的标准 773
Ⅰ. 叔本华(1788--1860) 773
第三 德国资产阶级伦理学 773
十六 唯一真纯的道德动机的建立和证明 775
第四卷 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第五十七节、第六十八节) 778
Ⅱ. 尼采(1844--1900) 789
九 什么是高贵?! 790
第一章 “善与恶”,“善与劣” 797
经十五章 生命就是追求权力的意志 809
编后记 817
人名索引 陈中编 819
伦理学词语主题索引(中外对照) 尘若 刘玉珍 徐大建 周祖达 金希德 编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