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中国 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益龙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0106014
  • 页数:4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传承和发展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理论一级中国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的理论传统。考察和探讨了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状况。

第一编 后乡土中国的社会形态第一章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 3

第一节 乡村经济活动形态 5

第二节 乡村政治生活的基本形态 24

第三节 乡村社会与文化生活形态 30

第四节 小结 37

第二章 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 39

第一节 社会发展评估的意义和方法 39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人类发展指数 43

第三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48

第四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58

第五节 乡村社会发展的政策要求 63

第六节 小结 68

第三章 中国乡村社会转型的双二元化 69

第一节 T村概况 70

第二节 城市与乡村:“两栖”生活 72

第三节 大市场与小村落:吸引和排斥 77

第四节 双二元化、不确定性及其风险 82

第五节 小结 86

第四章 乡土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 92

第一节 乡土性与后乡土性 92

第二节 差序格局及其演变 101

第三节 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 105

第四节 长老权力与法理权威 110

第五节 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 114

第六节 现代性的生产和消费 119

第七节 小结 122

第二编 中国农民的观念及行为第五章 理解农民及其社会行动 127

第一节 农民及其社会特征 128

第二节 农民社会行动的逻辑 131

第三节 组织与农民的行为 136

第四节 文化与农民的社会行动 143

第五节 小结 147

第六章 生男偏重与农民的生育行为 149

第一节 农民生育行为的理论 150

第二节 村落文化构成的生育压力和庇护 154

第三节 农民生育兴趣的文化心理机制 163

第四节 生男偏重的社会影响 168

第五节 农民生育意愿与国家政策需求的均衡 171

第六节 小结 173

第七章 农民的法治意识与法律态度 176

第一节 法治意识:理论及问题 177

第二节 农民对法制系统的支持 180

第三节 农民法治意识的三种图示 189

第四节 小结:法律的社会化与乡村社会的法制化 196

第八章 农民的守法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00

第一节 解释守法行为的两种理论范式 201

第二节 守法行为与法治意识的测量 205

第三节 工具性因素与农民的守法行为 207

第四节 规范意识在农民守法行为中的作用 209

第五节 小结 212

第九章 农民的社会认同及影响因素 215

第一节 农民的阶级阶层认同 216

第二节 农民的权威认同 225

第三节 农民的社会评价标准 230

第四节 农民的生活满意度 233

第五节 小结:客观现实反映的认同 236

第十章 农民的流动及其群体的边缘化 238

第一节 农民的分化和流动 238

第二节 农民向城市流动的历程 241

第三节 城市农民阶层的边缘化表征 246

第四节 城市农民阶层的边缘化成因 250

第五节 小结:社会排斥的消除与社会再整合 254

第三编 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第十一章 乡村政治与权威格局的变迁 259

第一节 乡村政治的基本结构 259

第二节 村落政治与权威格局 265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政治的变迁 272

第四节 治理抑或建设:乡村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279

第十二章 市场转型中的农业发展困境 286

第一节 土地问题 287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 293

第三节 农民增收与政府补贴 298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 304

第五节 合作与农民组织化 309

第十三章 嵌入性政治对乡村经济的影响 313

第一节 嵌入性:分析政治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视角 314

第二节 集体经济的衰退:理论解释及其局限 317

第三节 集体化:政治嵌入及其对村落经济的影响 321

第四节 小结 329

第四编 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第十四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335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内涵 335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340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中可能的误区 344

第四节 小结:建设与制度创新的并重 347

第十五章 农民需要的新农村建设 350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理论及问题 351

第二节 农民的相对剥夺性需求及影响因素 354

第三节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性需求及影响因素 358

第四节 小结:农民需求导向的新农村建设 361

第十六章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 364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尝试 365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困境 367

第三节 走出困境的策略 372

第四节 小结 375

第十七章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377

第一节 模式及其意义 378

第二节 小岗村经验与模式选择 380

第三节 赵庄经验与模式选择 384

第四节 两种模式的结构特征比较 387

第五节 小结 390

第十八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建设 393

第一节 制度建设与农村建设 394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需求 396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供给 405

第四节 小结 406

第十九章 多元城市化路径与新农村建设 408

第一节 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408

第二节 多元城市化路径 413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416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的集镇化 420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 424

第二十章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428

第一节 中国改革30年:从农村到城市 429

第二节 城乡二元体制及其主要影响 432

第三节 为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 437

第四节 如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 440

第五节 小结: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442

参考文献 444

后记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