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平势隆郎 1
增渊龙夫氏与我&小仓芳彦 1
译者序&吕静 1
序论 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说史的展望 1
一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种方法论的视角 1
二 殷周社会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7
三 秦汉史研究中的问题所在 16
四 所谓东方专制主义与共同体 35
第一篇 战国秦汉社会的结构及其性格 61
第一章 汉代民间秩序的结构及其任侠习俗 63
一 问题的提出 63
二 战国时代新型人际结合关系的性质 65
三 秦汉之际游侠的活跃——刘邦集团的分析 73
四 汉代民间秩序的结构与国家秩序的关系 81
第二章 汉代的巫与侠 93
一 问题的提出 93
二 巫祝与游侠之间的关系 95
三 巫祝的社会势力与国家秩序间之关系 104
第三章 墨侠 109
一 问题的提出 109
二 社会史范畴中墨者集团的社会性质 111
三 兼爱与尚同 118
第四章 关于战国秦汉时代集团之约 128
一 问题的提出 128
二 “约”、“约束”及其法的强制力 130
三 “约”、“约束”与任侠习俗的关系 140
四 战国秦汉时代“约”的历史性格 148
第五章 商鞅变法的问题 155
第二篇 官僚性的成立及其社会性格 171
第一章 战国官僚制的性格 173
一 问题的提示 173
二 汉代的郎 175
三 郎与庶子、舍人、中涓及其关系 179
四 战国官僚制中的人员基础 185
五 战国官僚制中“德”的因素和“术”的因素 188
六 韩非子作为驾驭官僚之“术”的所谓“质” 195
第二章 汉代国家秩序的结构与官僚 204
一 问题的提示 204
二 武帝的酷吏录用和御史制度变迁——《史记·酷吏列传》的制度史解读 206
三 汉初官僚的任侠习俗与酷吏之对立——《汲郑列传》的社会史解释 214
四 武帝以后官僚制中党派的发生——内朝与外朝 220
第三章 后汉党锢事件的历史评说 226
第三篇 古代专制主义的成立及其经济基础 243
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山林薮泽及秦的公田 245
一 问题的提出 245
二 战国时代赋税收入的局限 248
三 殷周时代的山林薮泽 254
四 先秦时代的囿及其经济意义 265
五 专制君主对山林薮泽的家产化及其经济意义 269
六 山林薮泽的开垦与公田的设置 278
七 结论 285
第二章 先秦时代的封建与郡县 287
一 问题的提出 287
二 晋国设置原县和温县之经纬 290
三 以温、原为中心的河内诸邑历史Ⅰ——殷末周初的河内诸邑 299
四 以温、原为中心的河内诸邑历史Ⅱ——西周时代的河内诸邑 312
五 以温、原为中心的河内诸邑历史Ⅲ——春秋初期的河内诸邑 326
六 春秋时代县的性格——针对顾颉刚研究的批判 334
七 晋之县与县大夫的性格 340
八 县与鄙 347
九 晋县的历史局限 357
十 结语 365
第三章 春秋时代的贵族与农民——围绕“初税亩”的解释 367
第四章 关于《韩非子·喻老篇》中所谓楚邦之法 386
第五章 汉代郡县制各个地域之考察 402
增渊龙夫后记(旧版) 423
中川学后记(新版) 425
译者后记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