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敬一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远古文明 1

一、史前人类 1

史前史 1

原始人群 1

元谋猿人 2

北京人 2

构木为巢,钻木取火 2

马坝人和丁村人 3

山顶洞人 4

二、氏族社会 4

氏族公社 4

前仰韶文化 4

半坡村遗址 5

河姆渡文化 6

良渚文化 6

大汶口文化 6

龙山文化 7

城堡建筑 7

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 7

家畜的饲养 8

三、华夏文明的传说 8

创世神话 8

神农、黄帝、蚩尤 8

黄帝战蚩尤 9

阪泉之战 10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11

尧舜禅让 11

大禹治水 12

第二章 夏、商、西周王朝 13

一、夏、商、西周王朝与社会 13

天下为家 13

商汤灭夏 15

伊尹辅政 15

国家常备军 17

盘庚迁都 17

武丁的对外征服 19

征东夷之战 19

姜太公钓鱼 19

牧野之战 20

周公辅政 21

昭王南征 23

穆王西征 23

周厉王毁国 23

烽火戏诸侯 24

分封制 25

宗法制 26

周礼制度的形成 26

井田制 26

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 27

等级兵役制度 27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27

甲骨文 27

金文 28

包罗万象的铭文 28

青铜器铸造技术 28

后母戊方鼎 29

四羊方尊 29

大盂鼎 29

商代历法 30

卜辞与鬼神沟通 30

人祭和人殉 30

早期货币——贝币 30

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 31

雅乐 31

第三章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32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32

春秋时期 32

春秋五霸 32

齐桓公称霸 32

曹刿论战 34

假仁假义 35

假途灭虢之战 36

重耳流亡 36

晋文公称霸 37

秦国崛起 39

烛之武退秦军 39

崤山之战 40

一鸣惊人 41

楚庄王问鼎中原 43

鄢陵之战 43

伍子胥复仇 43

卧薪尝胆 44

初税亩 45

征兵制 46

三家分晋 46

战国七雄并立时期 47

围魏救赵 48

吴起改革 49

秦国复兴 49

商鞅变法 49

胡服骑射 50

完璧归赵 51

将相和 52

狡兔三窟 53

乐毅伐齐 54

合纵与连横 55

宜阳之战 55

屈原投江 55

伊阙之战 57

远交近攻 57

纸上谈兵 58

毛遂自荐 59

窃符救赵 60

李斯谏逐客 61

韩非谏秦王 62

荆轲刺秦王 62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63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64

华夏族 64

土地私有制 64

先秦租税 64

商业自由发展的时代 65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 65

兴建都江堰 65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科教 67

百家争鸣 67

老子论道 67

庄子 68

孔子 68

孟子 69

荀子 70

墨子 70

墨子破云梯 70

孙武论兵 71

《孙膑兵法》 73

《六韬》 73

青铜工具的普及 73

《诗经》 74

楚辞 74

《吕氏春秋》 75

《春秋》 75

《周易》 75

《尚书》 75

《左传》 76

《国语》 76

《山海经》 76

《管子》 76

战国刺绣工艺 77

简策 77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 77

四分历 78

《黄帝内经》 78

气功 78

扁鹊 78

鲁班 79

司南 79

《乐记》 80

编钟 80

第四章 秦汉大一统 81

一、秦汉大一统 81

天下归一统 81

千古第一帝 83

秦朝官制 83

废分封,立郡县 84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84

“车同轨”,“书同文” 85

秦筑驰道 86

秦代万里长城 86

蒙恬伐匈奴 86

灵渠 87

焚书坑儒 87

秦始皇暴政 87

病亡沙丘 89

陈胜、吴广起义 90

刘邦和项羽 91

巨鹿之战 92

刘邦入关灭秦 92

约法三章 93

鸿门宴 93

楚汉之争 95

井陉之战 96

四面楚歌 96

西汉建立 97

“白登之围”与汉匈和亲 99

吕后专权 99

萧规曹随 100

平定诸吕 101

将门虎子 102

文景之治 103

晁错削藩 104

武帝初登位 10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6

武帝降服南越国 107

推恩令 107

轮台罪己诏 107

汉朝柱石霍光 108

王莽摄位篡汉 109

绿林赤眉起义 110

昆阳大战 111

光武中兴 113

强项令董宣 114

梁冀专权 115

党锢之祸 116

黄巾起义 117

地主庄园 119

二、汉代军事与外交 119

部曲制 119

军队屯田 120

太尉和尚书台 120

东汉募兵制 120

沙盘的使用 121

坞堡与武装割据 121

骑兵战术 121

水陆联合战术 121

出访夜郎 122

张骞出使西域 122

丝绸之路 122

飞将军李广 123

河南、漠南之战 124

河西之战 124

漠北之战 125

苏武牧羊 127

昭君出塞 128

班超出使西域 128

罗马直通中国 129

三、秦汉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129

秦代篆刻 129

王充著《论衡》 129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0

天文、历算 132

制造地动仪 132

张衡撰写《浑天仪图说》和《灵宪》 133

《周髀算经》 134

张仲景 134

《神农本草经》 135

华佗与五禽戏 135

汉乐府 136

贾谊 137

汉赋 137

司马相如 137

东方朔 137

扬雄 137

司马迁与《史记》 138

《战国策》 139

《说苑》 139

班固与《汉书》 139

道教的兴起 140

佛教东来 140

《尔雅》 141

《淮南子》 141

《公羊传》 141

许慎与《说文解字》 141

汉代纺织业 142

秦兵马俑 142

熹平石经——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 143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离析与交融 145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 145

袁绍拥兵自重 145

枭雄曹孟德 145

王允除董卓 146

迁都许城 147

煮酒论英雄 147

官渡之战 148

孙策入主江东 148

三顾茅庐 149

赤壁之战 150

刘备入川 152

水淹七军 153

吕蒙袭荆州 154

七步成诗 154

火烧连营 155

七擒孟获 156

马谡失街亭 157

诸葛亮革新八阵图 158

秋风五丈原 158

司马懿篡权 159

司马昭之心 160

智出阴平道 160

乐不思蜀 161

蓄志灭东吴 162

石崇斗富 163

白痴皇帝 164

八王之乱 165

李特起义 165

刘渊反晋 166

王马共天下 167

石勒读《汉书》 168

祖逖中流击楫 169

陶侃搬砖 170

桓温北伐 171

扪虱谈天下 172

苻坚一意孤行 173

谢安东山再起 174

淝水之战 175

东晋十六国 176

世兵制 176

刘裕成帝业 177

南北朝 178

拓跋珪建北魏 178

檀道济唱筹量沙 179

高允讲实话 180

北魏孝文帝改革 181

广阿、韩陵之战 181

梁武帝出家 182

侯景反复无常 182

宇文泰战高欢 183

周武帝统一北方 183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艺术 184

马钧发明翻车 184

祖冲之和圆周率 185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85

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 186

郦道元与《水经注》 186

《洛阳伽蓝记》 186

法显取经 186

范缜著《神灭论》 187

孔融 187

蔡琰 187

王粲 188

阮籍 188

嵇康 188

竹林七贤 188

左思 188

陶渊明 189

谢灵运和鲍照 191

《世说新语》 192

北朝民歌 192

刘勰和《文心雕龙》 193

《后汉书》 193

虎头三绝顾恺之 193

书圣王羲之 194

云冈石窟 195

龙门石窟 196

敦煌莫高窟 196

第六章 隋唐盛世 197

一、隋唐的大气象 197

杨坚建隋 197

开凿大运河 198

赵绰依法办事 200

隋炀帝三下江都 200

隋王朝土崩瓦解 202

李渊建唐 203

统一全国 205

玄武门之变 207

贞观之治 208

以人为镜 209

三省六部 210

隋唐科举制 211

长安城 211

平定东突厥之乱 212

安西都护府 214

唐蕃和亲 214

设置龟兹都督府 215

设置北庭都护府 215

平定高句丽 215

册封南诏 215

女皇武则天 216

名相狄仁杰 217

开元盛世 218

姚崇灭蝗 220

口蜜腹剑 221

李白傲权贵 222

募兵制 224

安禄山叛乱 224

马嵬驿兵变 225

草人借箭 226

李泌归山 227

中兴名将李光弼 228

永贞革新 229

刘禹锡游玄都观 230

李愬夜袭蔡州 231

韩愈直谏 232

朋党之争 233

黄巢起义 235

二、隋唐的对外关系 235

日本遣唐使 235

玄奘取经 235

贸易往来 236

三、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236

隋唐三教并用 236

推崇儒学 236

赵州桥 237

药王孙思邈 238

《新修本草》 239

一行测子午线 239

李皋发明车轮船 240

雕版印刷《金刚经》 240

火药的发明 240

《史通》 241

初唐四杰 241

“诗仙”李白 243

“诗圣”杜甫 243

边塞诗派 245

王昌龄 245

高适 245

岑参 246

王之涣 246

山水田园诗派 246

孟浩然 246

王维 247

张九龄 247

崔颢 247

大历十才子 247

新乐府运动 248

白居易 248

元稹 250

刘禹锡 250

李贺 250

杜牧 251

李商隐 251

古文运动 251

韩愈 251

柳宗元 252

温庭筠 252

韦庄 252

唐传奇 252

初唐三大书法家 253

草圣张旭 253

颜真卿就义 254

柳公权笔谏 255

敦煌石窟 255

阎立本 256

“画圣”吴道子 256

唐三彩 257

乐山大佛 257

第七章 群雄并立及两宋 259

一、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朝的建立与争战 259

朱温灭唐 259

海龙王钱鏐 259

伶人做官 260

儿皇帝石敬瑭 261

周世宗斥冯道 262

陈桥驿兵变 263

“杯酒释兵权” 264

枢密院与三衙 266

李后主亡国 266

宋太宗征辽 268

王小波起义 269

寇准谋国 270

宋辽贸易 271

元昊建西夏 271

宋夏间的战与和 273

塘泺、堡寨和堑壕 273

范仲淹推行新政 273

欧阳修改革文风 274

王安石变法 275

花石纲 275

东京保卫战 276

靖康之变 277

宗泽卫京 278

韩世忠阻击金军 279

岳飞大败兀术 280

宋金“绍兴和议” 281

莫须有罪名 281

钟相、杨幺起义 283

书生退敌 283

二、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的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 284

农业的发展 284

“五大名窑” 285

“瓷都”景德镇 285

造船业 286

宋朝矿冶业 286

重商思想的产生 286

海外贸易 287

沈括 287

指南针、罗盘 289

火药西传 289

火箭 289

活字印刷术 289

《营造法式》 290

《洗冤集录》 290

《资治通鉴》 290

书院盛行 291

理学的形成 292

话本小说 293

宋杂剧 293

柳永 293

范仲淹 293

欧阳修 294

曾巩 294

黄庭坚 294

秦观 294

周邦彦 295

文豪苏轼 295

“三苏” 297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 297

陆游绝唱 298

李清照 300

洪迈 300

范成大 300

杨万里 301

姜夔 301

唐宋八大家 301

“宋四家” 301

董源画江南 302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303

李公麟 304

皇帝书画家宋徽宗赵佶 304

道教的发展 306

相扑、蹴鞠 306

第八章 元朝的征服 307

一、元朝 307

一代天骄 307

蒙古灭金 308

蒙哥即汗位 309

四大汗国 310

征服大理 310

贾似道误国 310

襄樊之战 311

文天祥抗元 312

张世杰死守崖山 313

元代军制 314

马可·波罗来华 314

红巾军大起义 315

二、元朝的经济贸易 316

农业的发展 316

棉纺织业的发展 316

修建元大都 317

元代大运河 317

沿海港口 317

海外贸易 317

三、元朝的科技与文化 318

天文学家郭守敬 318

套印版画 319

《农桑辑要》 319

《农书》 319

《元朝秘史》 319

元曲 320

关汉卿与《窦娥冤》 320

白朴 321

马致远 322

郑光祖 322

《西厢记》 322

《水浒传》 324

赵孟頫 325

元四家 326

第九章 明朝的集权与裂变 327

一、明朝恢复华夏统一 327

和尚皇帝 327

鄱阳湖大战 328

北伐与南征 330

锦衣卫 330

“胡蓝之狱” 330

燕王进南京 331

明成祖削藩 332

迁都北京 333

京杭大运河开通 333

八股文 333

明成祖远征漠北 333

设九边筑长城 334

土木之变 334

于谦守京城 335

杨一清除内患 336

冒死劾严嵩 337

海瑞罢官 339

戚继光抗倭 340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341

宦官专权 341

东林党思想 341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342

复社 342

闯王李自成 342

冲冠一怒为红颜 343

史可法死守扬州 345

嘉定三屠 346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346

郑成功抗清斗争与收复台湾 347

李定国转战西南 348

二、明朝的经济与发展 349

张居正改革赋役 349

丝织业 351

明代造船业 351

农作物的引进 351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51

明朝茶马 351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 352

郑和下西洋 352

南洋移民潮 352

利玛窦传教 353

葡萄牙人窃据澳门 353

荷兰侵占台湾 353

四、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353

观象台建成 353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354

徐霞客探险 355

徐光启研究西学 356

李时珍 357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 358

《西游记》 360

《金瓶梅》 361

汤显祖 362

袁宏道 362

冯梦龙 362

三言二拍 362

《封神演义》 363

景泰蓝 363

明代制瓷业 363

明画“四大家” 363

李贽 365

王守仁 365

国子监的盛衰 365

第十章 清朝的兴衰 366

一、清廷入主中原 366

后金的建立 366

八旗制度 367

萨尔浒之战 367

盛京 368

袁崇焕大战宁远 369

皇太极用反间计 370

清军入关 370

建都北京 371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 371

康熙撤藩 371

施琅进攻台湾 373

靳辅治理黄河 373

雅克萨之战 374

《尼布楚条约》 375

《恰克图条约》 375

三征噶尔丹 375

清朝的疆域 375

清世宗雍正皇帝 376

设立军机处 376

文字狱 376

乾隆下江南 377

乾隆帝禁书修书 378

大贪官和珅 379

白莲教起义 380

清宣宗道光皇帝 380

慈禧太后 380

太平天国革命 382

洋务运动 382

福建海军建成 383

曾国藩 384

张之洞 384

李鸿章 384

强学会的成立 385

康梁主张变法 385

时务学堂的创办 385

严复和《天演论》 386

光绪帝支持变法维新 386

变法诏书 386

梁启超 387

陈天华 387

邹容 387

辛亥革命 387

末代皇帝 388

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389

民族英雄林则徐 389

第一次鸦片战争 390

中英《南京条约》和附件 391

租界 391

英、法、美三国谋求“修约” 392

第二次鸦片战争 392

火烧圆明园 393

《瑷珲条约》 394

《北京条约》 394

“海防”“塞防”的争论 394

收复新疆 395

左宗棠 395

中法战争 395

镇南关大捷 396

甲午战争 397

邓世昌 398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399

门户开放 399

义和团的兴起 399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北京 399

慈禧太后西逃 400

《辛丑条约》 401

日俄战争结束 402

四、清朝的经济与现代化 402

闭关政策 402

民田典卖 402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402

商业市镇的繁荣 403

制瓷业的发展 403

冶铁业的发展 403

纺织业的发展 403

江南三织造 403

茶商 404

盐商 404

商埠 404

外国在华航运企业 404

外国在华银行 405

外国在华铁路投资 405

清政府举借外债 406

官银钱号 406

中国自办的银行 406

官办企业 407

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 407

福州船政局 407

轮船招商局 408

开平矿务局 408

中国兴办电信事业成立电报总局 408

唐廷枢 409

盛宣怀 409

詹天佑修筑铁路 409

状元实业家张謇 410

五、清朝的文化 411

《大清一统志》 411

《大清律例》 411

《大清会典》 411

《四库全书》 411

纪昀 412

顾炎武 412

黄宗羲 412

傅山 412

戴震 413

侯方域 413

方苞 413

袁枚 413

蒋士铨 414

姚鼐 414

李渔 414

洪昇 414

孔尚任 414

龚自珍 415

魏源 415

黄遵宪 415

蒲松龄著《聊斋志异》 416

吴敬梓著《儒林外史》 417

曹雪芹写《红楼梦》 417

高鹗 419

清末三大谴责小说 419

刘鹗 420

李善兰 420

徐寿 420

清朝教育制度的改革 420

京师大学堂 421

容闳开拓留学教育 421

石涛 421

朱耷 422

“扬州八怪” 422

陈洪绶 423

吴昌硕 423

电影艺术传入中国 424

《申报》的创办 424

京剧的形成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