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絮语&陈兴良 1
理论前沿 1
工具化的刑法诠释&陈文昊 1
一、问题意识 1
二、刑法工具化的理论内核——实质判断优先 2
三、刑法工具化的衡量标尺——实质价值填充 5
四、刑法工具化的解释进路——概念工具化与类型化 12
五、结语 16
不作为犯研究 17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本质与归责——基于罪刑法定视角的展开&马永强 17
一、不作为犯的罪刑法定学说简史 18
二、构成要件、刑法规范与罪刑法定 23
三、不作为犯:价值迷思与实然观察 29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本质与归责 36
五、一个未尽的结论 43
先前行为作为义务来源否定说批判&温登平 45
一、问题的提出 45
二、事实承担理论 46
三、结果原因支配理论:“非排他性+支配”理论 51
四、因果过程支配理论:“排他性+支配”理论 57
五、开放与闭锁关系理论 62
六、本文的立场 64
共犯研究 68
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从属性之提倡&秦雪娜 68
一、问题的提出 68
二、研究共犯要素从属性的前提 69
三、对严格从属性说的批驳 71
四、对限制从属性说的质疑 75
五、“客观构成要件从属性说”之提倡 84
六、结语 93
论过失共同正犯的共同性&谭堃 94
一、过失共同正犯共同性研究之方法论误区 94
二、过失共同正犯意思联络之否定 97
三、机能的行为支配说下共同性之重构 106
四、过失共同正犯共同性的具体判断 108
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以客观归责理论为路径的展开&白丽煊 116
一、引言 116
二、中立帮助行为的概念、范畴与徵表 119
三、中立帮助行为的理论流变 122
四、中立帮助行为的立法规定与司法适用 130
五、观点聚讼与说案检讨 134
六、以客观归责理论为路径的展开 141
七、结论与展望 157
刑法学人 160
外国刑法学的开拓者何鹏的治学之路&陈兴良 160
域外传译 164
构成要件论的诸问题&〔日〕山口厚 文 王充 译 164
一、有关构成要件这个概念 164
二、因果关系 165
故意与事实错误&〔日〕山口厚 文 郑军男 译 174
一、故意 174
二、事实错误的思考方法 175
三、因果关系错误 177
四、抽象的事实错误 179
针对互联网上儿童色情的封锁义务——2009年5月5日BT-Drucks.16/12850号法律草案之评论及完善&〔德〕乌尔里希·齐白 文 袁国何 译 184
一、导论 184
二、对建议的解决办法的分析 187
三、综合性的评价及结论 197
域外视野 201
日本的医疗过失犯罪研究&于佳佳 201
一、日本的医疗过失犯罪概况 201
二、“战前”的医疗过失犯罪 204
三、从事医疗的前提欠缺 206
四、诊疗中的不注意 219
五、医学判断错误 235
六、医院组织管理体系缺陷 247
七、总结 251
惩罚的社会维度:加兰刑事思想检讨——兼论社会理论下的刑法研究&刘涛 252
一、引言:社会理论与刑事法研究 252
二、批判、重构与实践中的经典社会理论:加兰早期思想述评 254
三、从理论批判到实践观察:加兰刑事思想的转变时期 264
四、系统自治与行动者取向:加兰刑事思想成熟时期 268
五、刑事惩罚社会维度的路径选择 272
六、结语 277
为普适性的刑法体系而奋斗——品读乔治·弗莱彻之《刑法的语法》(第1卷)&陈世伟 279
引言 279
一、作者对于本书的定位 280
二、本书基本框架与作者宏愿 282
三、本书的智识贡献 284
四、结语 299
专题研究 300
我国犯罪定性定量立法模式检论&吴亚可 300
一、犯罪圈立法划定的不同模式及其思维向度 300
二、对我国犯罪定性+定量立法模式的三个追问与反思 304
三、犯罪圈划定的合理化路径探寻:立法定性不定量 311
四、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轻微罪相关制度的跟进 316
死刑适用的控制路径&张继钢 318
一、重温死缓比例 318
二、死缓限制减刑概述 319
三、刑罚结构调整与死缓限制减刑 324
四、减少死刑与死缓限制减刑 327
五、通过限制减刑控制死刑 329
六、废死路线图 333
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与交通肇事罪之判断&王海涛 335
引言:问题的提出 335
一、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结论能否直接成为交通肇事罪审理中的定案根据 336
二、道路交通法上的同等以上(含同等)责任与交通肇事罪之成立 342
三、道路交通法上的次要以下(含次要)责任与交通肇事罪的成立 352
盗窃罪数额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定位&张忆然 356
一、问题的提出 356
二、盗窃罪数额认定为“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论可行性 357
三、实效检验:盗窃罪数额认识错误问题的处理 367
四、余论 374
毒品犯罪防控中截利问题研究——以涉毒洗钱犯罪为视角&李春 375
一、当前国内对毒品犯罪三种截利理论研究概述 375
二、毒品犯罪防控中的截利践行:以“反洗钱”法律之剑截“毒品之利” 387
三、涉毒反洗钱的“截利”困境 392
四、“截利不利”的因素探析 401
五、突破 406
论克服犯罪主观要件证明困难的特殊方法&王彪 412
一、引言 412
二、通过证明对象变更的方法克服证明困难 414
三、通过证明责任分配的方法克服证明困难 421
四、通过证据标准降低的方法克服证明困难 440
五、特殊方法克服主观要件证明困难的限度 446
六、结论 459
准中止犯制度构建——以制度理念差异分析为展开&汪东升 460
一、制度的缘起 460
二、制度理念差异:基于不同立法例的比较分析 462
三、制度理念倡导:对“犯罪结果未发生”与“真挚努力”的坚持 465
四、制度内容构建 469
论《罗马规约》第30条中的“故意”与“明知”&俞巧华 472
引言 472
一、《罗马规约》第30条概述 472
二、两大法系刑法中的故意和明知 475
三、“要素分析模式”及物质要素的划分 482
四、“故意和明知”解读 486
结语 497
审判中心视野下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兰跃军 499
一、我国刑事审前程序诉讼构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99
二、我国法院进入刑事审前程序实行司法控制的法理分析 505
三、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的基本思路 511
瑕疵证据理论的反思与重建&万旭 519
一、反思的缘由 519
二、瑕疵证据的本质特征 525
三、瑕疵证据规则与非法证据规则的区别 532
四、瑕疵证据的准用与排除 534
五、结束语 541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