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术动态篇 3
第1章 政府及研究机构报告解析 3
1.1 国际经济展望与世界制造业竞争指数 3
1.2 美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0
1.3 德国制造业政策趋向 15
1.4 日本制造业发展方向 17
第2章 国外学术研究动态解析 20
2.1 制造业能源投入或效率研究 20
2.2 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 21
2.3 制造业环境影响研究 23
2.4 制造业信息化研究 24
2.5 制造业国际贸易研究 25
2.6 制造企业研究 27
2.7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研究 28
第3章 国内学术研究动态解析 36
3.1 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36
3.2 制造业创新驱动研究 37
3.3 制造业的生产率研究 40
3.4 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研究 41
3.5 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研究 43
第4章 重点推荐阅读的优秀文献 48
4.1 国外学术文献 48
4.2 国内学术文献 54
第二部分 发展评价篇 63
第5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综合评价 63
5.1 “新型制造业”的现实内涵 63
5.2 中国制造业评价“四维”指标体系 65
5.3 中国制造业发展综合(新型化)评价 70
5.4 本章小结 100
第6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区域研究 103
6.1 区域制造业发展总体评价 103
6.2 中国制造业:“十大强省” 105
6.3 江苏省城市制造业评价分析 148
第7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产业研究 228
7.1 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状况 228
7.2 制造业产业新型化综合评价研究 251
7.3 科技创新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261
7.4 能源效率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266
7.5 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绿色增长的影响 280
第8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企业研究 298
8.1 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发展基本评价 298
8.2 最应受到尊敬的制造业上市企业推选 329
8.3 最应受到尊敬的制造业上市企业评价分析 334
本章小结 346
第三部分 专题研究篇 353
第9章 中国制造业升级动力培育研究 353
9.1 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测度 353
9.2 影响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因素检验 358
9.3 我国制造业升级动力培育措施 362
第10章 信息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364
10.1 引言 364
10.2 文献述评 365
10.3 研究设计 367
10.4 回归结果与解释说明 371
10.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379
第11章 中印制造业产业合作的路径研究 382
11.1 引言和文献综述 382
11.2 “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与对接 384
11.3 “印度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下中印制造业产业合作的动力机制 388
11.4 全球价值链下中印制造业产业合作的路径 394
第12章 中国高铁全球布局战略的实施路径 404
12.1 分析框架 405
12.2 中国高铁制造走出去的发展现状 407
12.3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时机分析 408
12.4 中国高铁走出去:挑战与威胁 419
12.5 中国高铁全球布局战略的决策路径 423
12.6 技术壁垒下中国高铁全球布局战略的实施路径 423
第13章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436
13.1 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角色 436
13.2 互联网营销与产业链重构 439
13.3 研发生产设计的网络化 441
13.4 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443
13.5 结论 444
第14章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446
14.1 投资路径选择 447
14.2 区域路径选择 447
14.3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457
第15章 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区域比较 460
15.1 引言 460
15.2 文献综述 460
15.3 机理分析及假说 461
15.4 实证分析 463
15.5 稳健性检验 468
15.6 结论与政策启示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