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1 思想性格的萌生 3
父亲与童年 3
蓝色的天堂 6
闲顿与转机 10
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15
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19
2 初出家门 25
北上求学 25
我赶上了旧北大最后一站 29
新旧之交 34
3 阶级斗争 43
爱国的行动 43
土改:第一次灵魂的搏斗 45
我突然成了“极右派”——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47
我不认罪 50
“史无前例” 53
4 重返北京大学 53
20世纪最了解中国的人 59
最看重全民思想的自由与自觉的声音 63
肯定信仰和宗教的必要性 66
要个人有自由选择之权 69
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 74
鲁迅、尼采、茅盾 79
事实就是事实 84
5 大洋彼岸 89
哈佛印象 89
在美国,先看说明书 93
伯克莱的阳光 97
卡罗琳一家 101
我的第一本英文学术著作 105
知识分子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109
6 新的学术生涯 115
在自己的国家里自由走来走去 115
我只想潜心读书和教书 119
走向世界 123
接受与影响 127
阐发研究 134
7 我与文化热 153
中国文化书院:一个新的民间学术团体 153
现代意识 159
扩大比较文学视野:关于中国和欧洲的两场现实主义论战 162
关于主题和意象的探讨 170
中国文类学 175
文学与自然科学 182
8 料想不到的1980年代的终结 191
献给自由的精魂 191
现代保守主义的提出 197
9 1990年代:从文化热到国学热 207
后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剧变 207
“野蛮精悍”的新鲜血液 209
我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传统文化 214
关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思考 219
第一部《世界诗学大辞典》 228
文化转型与文化差异 230
结语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