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对象 1

1.2 主要观点 4

1.2.1 虚词单义性 4

1.2.2 选项多样性 6

1.2.3 语义分系统的相合 7

1.2.4 语言现象的不透明 7

1.3 章节概述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理论框架与背景 11

2.1 语义假设 11

2.1.1 形式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11

2.1.2 焦点关联与选项语义学 18

2.1.3 极性词 21

2.1.4 语义复数 32

2.1.5 问句的语义 34

2.2 句法假设 38

2.2.1 焦点虚词作为副词的句法地位 38

2.2.2 焦点关联与虚词的隐性移位 39

参考文献 39

第3章 论选项的多样性:汉语的焦点副词 43

3.1 导言 43

3.2 选项的多样产生焦点副词的“多义” 45

3.2.1 “就”是弱化的only 45

3.2.2 “都”是even 49

3.2.3 小结 55

3.2.4 意义空化现象 56

3.3 制约多样性的一些因素 59

3.3.1 对比话题与预设最大化原则 60

3.3.2 强only 63

3.4 对比其他观点 65

3.4.1 “就”不存在歧义 65

3.4.2 “都”不是量化词 67

3.4.3 “都”不仅是一个最大化算子 72

3.4.4 “组”还是“集盖” 75

3.5 本章总结 76

参考文献 77

第4章 其他与排除义副词相关的结构 81

4.1 导言 81

4.2 排除义副词与量化词的和谐 82

4.2.1 “都”与量化词的和谐 82

4.2.2 排除义副词与量化词的和谐 84

4.2.3 初步解释 85

4.2.4 only的量级预设 88

4.2.5 小结 92

4.3 “只……就”结构 92

4.3.1 “只……就”为何无排除义 92

4.3.2 对比话题 93

4.3.3 “就”与单数性选项 93

4.3.4 “只”与DP内辖域 94

4.3.5 相关现象 97

4.4 本章总结 99

参考文献 100

第5章 汉语中的wh-条件句:挑战与事实 103

5.1 导言 103

5.2 wh-条件句的基本事实 105

5.3 两种观点 108

5.3.1 “驴子句” 108

5.3.2 一种关系型复句 109

5.4 wh-条件句的语义性质和相关现象 110

5.4.1 最大化 110

5.4.2 量化不自由 111

5.4.3 唯一性 115

5.4.4 最小化 118

5.4.5 存在性解读 119

5.4.6 穷尽性解读与后句唯一性 120

5.4.7 与连接词的互动 123

5.4.8 非共指现象 125

5.4.9 前后两句地位的不对称 127

5.5 本章总结 130

参考文献 131

第6章 理论A:wh-条件句是疑问式条件句 135

6.1 基本分析 135

6.1.1 两个wh-句都是疑问句 135

6.1.2 条件句前后命题之间的关系 136

6.1.3 回答算子作为桥梁 138

6.1.4 wh-条件句作为疑问式条件句的语义 138

6.2 理论A的解释力 142

6.2.1 wh的允准以及与连接词的互动 143

6.2.2 量化不自由 144

6.2.3 唯一性、最大化及最小化 145

6.2.4 穷尽性解读 147

6.2.5 存在性解读 147

6.2.6 非共指现象 149

6.2.7 不对称现象 149

6.2.8 小结 149

6.3 本章总结 150

参考文献 151

第7章 理论B:wh-条件句表达疑问依存 153

7.1 导言 153

7.2 疑问依存 153

7.3 片段式回答的重要性 155

7.4 疑问句指代有序意义集 157

7.4.1 一个更丰富的疑问句语义 158

7.4.2 支持有序意义的证据 160

7.4.3 集合的视角、不定代词以及语义组合 163

7.5 wh-条件句表达疑问依存 165

7.6 理论B的解释力 166

7.7 比较、总结及理论意义 167

参考文献 169

第8章 总论 171

8.1 理论方面 171

8.2 实证方面 173

参考文献 174